下载此文档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筑简析.docx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筑简析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筑简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筑简析
--
摘要:坐落于西安四周的富乐陶艺博物馆群是陕西重要的地域性建筑,共有包括主馆、法国馆、西欧馆在内的七个馆。每个馆各具特色,又组成统一的整体,具 有“粗野主义”风格。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博物馆群根本状况,并分析各个建筑的 外部、内部、功能分区、建筑元素和类型,并对其“粗野主义”风格进展了简要 介绍分析。
关键词:陶艺 博物馆群 地域建筑
陶艺,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逐步迈向世界,陶艺也渐渐为世界各国艺术创作者所宠爱。富乐台,让各国的陶艺爱好者在这里沟通学习,在这里倾听世界陶艺大师们创作出的无声旋律,也给了人们亲自动手创作出属于自己作品的时机。
富乐陶艺村,由创作场所、许仙艺居以及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博物馆群组成。博物馆群包括主馆、美国馆、英国馆、北欧馆、西欧馆、法国馆、澳馆等七个馆,共有十三个国家的展区,每个展区内都保藏有该国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图 1〕
设计理念
陶艺村的历史,设计理念
富平陶艺村正式建立于 1998 年,位于西安北部大约 70km 的地方,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它属于一个私有企业——“富陶产业集团”。富平陶艺村是国际陶艺家协会〔IAC〕的会员单位,“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立与此相关,这是中国第一个此种类型的现代陶艺的国际艺术中心。场址早先是一个砖瓦厂,现在成为一个建筑群,对应于不同的活动:旅店、工作室和博物馆。陶艺博物馆群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就地建立了一座艺术家的公寓。一些来自全世界的知名陶艺家,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开作品展。他们把就地创作的一局部作品留给陶艺博物馆群,令博物馆的保藏逐年丰富。假以时日,陶艺博物馆群将拥有从国际范围上看,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陶艺保藏。同时,陶艺博物馆群又有保存、展出、传承担地民间陶艺的意图,因此有着一个制作这种今日仍被当地民众所使用的传统陶瓷的工作室。
博物馆群的设计理念〔果园中的博物馆〕
1
在方案的意图上,在工程主持人〔一位当代艺术的专家〕与建筑师之间,一开头就有一种实在的的默契。他们构思着运用当地的材料与建筑技术盖起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有意无意地吻合了“粗野主义”的风格特点——粗野主义运动是进步主义的、反唯美和反学院的运动,是一代人的运动。那一代人从根本上宣称自己属于功能主义。他们是在寻求形式与功能之间的一种的关系,他们坚决地想让自己成为现代的和前卫的。
设计方案
建设背景:陶艺村的规划
〔图 2〕
如图 2,博物馆群位于陶艺村的西北部,陶艺作坊、别墅区、宾馆餐馆等大局部商业效劳性质建筑群位于陶艺村东部。处于陕西省关中偏西部的富平,常年盛行风向主要为 W,WNW,所以,相对处于上风口的博物馆群就几乎不会受到商业效劳区的气体污染〔这对于陶器的保护与保存是必要的〕;而陶艺工厂与商业效劳区中的其他建筑根本处在一条南北走向的线上,相互不干扰。
博物馆的组织是独特的。它包括一个针对各类临时展览的主馆,还有一个博物馆群。全部这些博物馆都集中在一个格外开阔的果园的一隅,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群的南方,大片的平地规划成为观光果园〔石榴园、苹果园〕,既能让博物馆融于自然,也带来肯定的经济效益,更是触发艺术创作者灵感的宽阔空间。
博物馆群的设计规划
2
〔图 3〕
陶艺村的主馆占据园区的西北角〔图 3〕。进入建筑群投入眼帘的是厚实的灰色掩盖的,彼此反差较大的突出的形体。展览大厅的穹顶是浩大主体,半地下的两个展厅的拱顶有饱满修长的空间。在博物馆旁边,特地给艺术家们作为工作室和住宅的建筑是在 2025 年建成的。砖制的立面中不均匀安排着一系列的半圆型拱,属于陕西陕北地区典型的建筑样式〔窑洞〕。北欧馆在建筑时加进一个砖制的门廊, 它的面墙靠近主馆那一边,由一面很大的方格壁板装饰,方格显现出白桦树干。在馆内,又见到一些拱顶的厅,涂成白色。更远些的地方,是 2025 年建成的企业赞助人许先生的住宅兼展馆。法国馆,在更远处果园入口一边。
总体上看,博物馆群的各个展馆大致围成一个不闭合的矩形,建筑的方向皆为正的东西向或南北向,予人整齐的感觉;而各个展馆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建筑的活力和各自不同的风情。
具体二期布局如图 3 所示〔实际布局与此稍有不同〕,主馆〔球形展馆和龙形展馆〕位于北部,北欧馆和美洲馆分别位于西东两侧,西欧馆位于西南,澳馆和法国馆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东南方位。建筑群主入口如同一只陶罐的口,迎接人们的到来。
建筑构造及建筑面积
建筑造型特征
主馆:“粗野主义”的主题使得建筑的造型如此被确定下来:穹窿型的大展厅盖在土地上,两个平行的展厅看起来像两个躺倒的长型陶罐,半埋在土里。
那两个平行的长型展厅被布置在彼此几米之遥,它们之间的联络通过一个平顶的低矮空间。人们从一个展厅进入穹顶大厅,是通过一个过道,过道的大局部从外面是看不到的。混凝土涂层的亚光的灰颜色包覆着整体,确定了整体的统一性。
法国馆:一个自主的建筑?
3
在设计时,法国馆设计为与主馆形式相对立的形象。设想是长方形体,与主馆展厅的穹顶遥遥相对,比较低矮地处在地平上。掩盖墙体的砖饰面和倾斜放置的平顶造成主体给人阴暗的印象。砖饰面由一些穿插的图案构成,有着棕色和赭石色过渡。这种布置能让人在近处区分建筑的体量。
朝向园区入口的立面,可分解为五种正方、长方和梯形的元素。立面的这些元素是错位的,有时被布置得与中轴线倾斜。它们分两层安置在地面上——可以从建筑前方一道比较低矮的石墙看到。从远处看很有纵深感。它加强了建筑物中间局部的轴向性的印象。实与虚的结合确立于准确分布。
中欧馆、西欧馆、澳馆、美洲馆、北欧馆:皆由博物馆群的老板傅强〔同样
是一位当代艺术家〕设计的。中欧、西欧、澳馆在外观上都是环形构造;不同的是中欧馆外部是环形构造,中部凸起;西欧馆没有中间凸起〔没有中心 厅〕,而是英国馆占据很大空间。
澳馆的外形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环形, 而是如同两个大小不同的管道套起来 的;而每一个管道也遵循了“拉胚”的创意进展设计。
美洲馆的外形是一个格外长的拱顶,而内部被分为包括有 3 个国家的 6 个展厅,每一个展厅都如同一个巨大的窑 洞;
4
北欧馆的入口很有特 色,是由倾斜的玻璃幕墙组成的,在感觉上颇似仿照了贝聿铭的卢浮宫入口设计, 却又没有那么大气。利用了玻璃幕墙的空灵轻松赐予北欧馆以凉快剔透,唯美浪漫之感。
建筑面积及构造
下表为博物馆群各个国家展馆的建筑面积及馆群总建筑面积表:
馆名
主馆

纳维

美 国
加 拿
文 献
意 大
德 国

亚馆


大馆

利馆


〔北
欧〕



700
1084

1000
1000
200
550
550
〔m2〕
馆名
荷 兰


西






博物馆
合计




廷馆

艺居
群广场





550



288
650
1600

〔m2〕
〔表 1〕
建筑构造:
①主馆:分为龙形展馆和球形展馆。龙形展馆又被人们称之为“月牙馆”,这是由于仿陶罐拉胚的环在屋顶上成为一牙一牙的“月”。龙形展馆和球形展馆的内壁均为原始暴露的砖墙,既为展馆保存了原始的陶土气息,其粗糙的质感也与艺术陶器形成肯定的比照,成为该博物馆独有的特色。展廊拥有的壁灯,其光线还突显出展廊的纵深。那些展品被放置在一些简洁的漆成白色的陈设台上。这种比较简洁的展出方式却有着一种优点:它使得一些陈设品能够到达观众,尤其使孩子们触手可及。在此,陶艺没有被神圣化,而是作为可以被人占有的一种文化财宝被展 出。
球形展馆虽然外形简约,但其有着独特的音响效果。当人们在其中行走言语 时,说话的声音会被放大很多倍,仿佛扩音器一样。一位由台湾来参观的建筑师对这个球形构造的音响效果极有兴趣,还觉察在球形馆直径两端很特别的声音效果—
—一端的人对着墙面低声说话,在直径另一端的人可以听得很清楚。
5
②法国馆:
构成中心处三个空间立面的观景窗,通透中让人看到室内的局部组织。从建筑的外部,人们能够看到立面观景窗另一面的景观——此处,与建筑物两侧不透亮立面的反差格外猛烈。然而看不到入口——由于它位于博物馆后部的另一个立面上,不大惹眼。人们从一个比较昏暗的门廊下面进入博物馆。在外部,只有与门廊平层铺砌的地面可以让人找到方向。
③中欧馆、西欧馆、北欧馆、美洲馆、澳馆:
中欧馆〔如左图〕内部空间是由德国馆、意大利馆、西班牙馆三个国家的展馆构成,三个馆围绕一个中心厅; 各个楼上楼下的入口设计和分隔处理颇 有 曲 折 回 环、 空间被扩大的感觉
——用稍稍的简单设计点缀博物馆陈设空间的单调。
西欧馆的构造和中欧馆有些许类似—
—同样是环形构造。不同的是西欧馆没有中心厅,而是英国馆占据较大空间。
美洲馆展厅都如同一个巨大的窑洞——与窑洞不同的是,侧壁上是出入口的门和高高的透气口〔透气口也是拱形设计,如同一个个连通两个展馆空间的隧道〕; “窑洞”的前后壁是巨大的花窗和通风口,九个通风口成九宫形式,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墙壁上,室外的光线从九个通风口射进来,有着奇异的光影效果。
澳馆和北欧馆内部空间皆不简单,展品摆放形式的多样给空间增加了趣味。
建筑元素
门:在主馆中,由龙形展馆通向球形展馆的大门是转轴式的。与寻常的转轴式大门不同的是,这个轴不在正中,而是在大门闭合线的 2/3 处。镂空不锈钢门涂成暗栗色,使之在视觉上失去锐利的金属质感,更好的融入富于“陶”这一精神颜色的空间中。
6
窗:在美洲馆,巨大的圆形花窗别具一 格。巨大,呈现着粗暴的霸气;圆形,简
洁而神圣。不同高度的窗采到不同高度的光线,让不同展品的光影“恰到好处”。
展台:简洁的木质展台或者直接漆成白色的展台没有任何花哨,也没有任何阻碍, 让人们可以近距离真实地感受展品。
天花板:主馆龙形馆和澳馆的天花板皆如左图所示,仿陶罐拉胚构造在天花板上形成“月牙”,是该博物馆群建筑的一大特色。
地面:要么是清水混凝土砖的简约,要么是废料〔从工厂生产出的空心砖中抽取的粉笔状小陶棒〕利用的别具特色,博物馆从细节上实现了创意与粗野的结合。暗红色的小陶棒似乎是辛勤劳动收获的废品, 把它们踩在脚下,意义是独特的;固然, 感觉也是独特的。
光影:展厅内,橙色的暖光赐予陶器温润感,同时加强了展览空间纵深感;墙壁上的和天花板上的窗透出变化的天光,相互协调着空间的光影错落,极简洁,却也极简单。
建筑功能〔区〕
展区:为博物馆的最主要空间,陈设着全部的陶艺品,供游客巡游参观的场所。
7
工作人员办公区:位于博物馆建筑入口四周,售票人员和讲解员的办公休息地点。
陶艺作坊〔如左图〕:供艺术家或陶艺爱好者,甚至来陶艺村玩的游客的创作场 所。
建筑风格:粗野主义 “通过传统手段来实现的建筑现代性”“创——传统” “……柯布西耶是他们所援引的一个参照。这一进步主义的、反唯美和反学院
的运动,是一代人的运动。这一代人从根本上宣称自己属于功能主义。他们是在寻求形式与功能之间的一种的关系,他们坚决地想让自己成为现代的和前卫的。”
——〔引自[2]〕
刘克成教授和傅强老板在设计建筑时候所实行的立场,即选择从当地文化出
发,设计的进程主要以对现存形式的批判分析为根底的理念,与当地的技术文化相关联,利用传统建筑工艺和与当地工匠的对话,确定建筑设计主思路的做法,与1950 年月“粗野主义”运动的那些英国建筑师的做法是接近的。
结语
富平陶艺村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陶艺大师创作、展出最作品的基地,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来自展品——各国艺术家的陶艺作品的精神陶冶,其建筑,亦耐人寻味。就此,向我终生第一次认真争论的建筑致敬!
参考文献:
[法]布鲁诺•法约勒-吕萨克 周莽、许东明等译,刘克成设计的富平陶艺村博物馆群主馆、法国馆,原载于
《时代建筑》。
陶慧, 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争论。2025。
刘仁义,感悟徽派建筑-学术论文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5。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治理制度,富陶产业集团,2025。
梁思成,凝动的音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鲁渊平、杜继稳、侯建忠、李亚莉,陕西省风速风向时空变化特征,陕西省气象局,2025。
中陶艺村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2025-2025,富陶产业集团,2025。[8]富陶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战略实施方案〔2025 年—2025 年〕
8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建筑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