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科学教案汇编7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科学教案汇编7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科学教案汇编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科学教案汇编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相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
  第一,形成温度概念。教材首先支配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学生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其次,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学生的记录实力,特殊是连续视察并记录的实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探讨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实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对科学探讨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打算:
  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 相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探讨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当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缘由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精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 正确运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运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细致。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运用时,肯定要轻拿轻放。为了便利大家视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遇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肯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晰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变更液柱的高度,学生接着读数。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留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终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刚好记录下所视察到的温度。










  起先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老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觉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改变。
  1、过渡: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运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得。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慢慢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匀称下降呢……
  2、学生揣测。
  3、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匀称)老师:为什么这样猜?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6、师追问: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改变?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需经过多次测量,须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觉温度改变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9、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觉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精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视察到的温度刚好记录下来,好不好?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须要留意的?
  (运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须要分工合作,保持宁静,细致视察,有时记录。
  
  (二)试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留意起先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4、2、4、6、8、10,视察记录。
  (三)沟通汇报
  1、2—3组汇报,老师板书温度。其他小组都记录下来了吧!我们来看这两组的数据。大家从中能发觉什么规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索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改变,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依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改变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四周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渐渐与四周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拓展延长
  探讨:假如接着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改变?
  提问:是否始终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板书设计 :
  冷热与温度
  摄氏度当我们要想精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揣测、视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主动参加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揣测与讲解并描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爱好。
  活动打算: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索。
  2、视察各种橘子,揣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揣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视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揣测记录下来。
  (5)沟通自己的揣测,并进一步进行探讨。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沟通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老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培育视察爱好。
  。
  活动打算
  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活动过程
  
  老师:小挚友,你们的桌上有许多多好玩的东西呢,想不想看看有什么东西呀?
  










  (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哎!你们说假如把这些东西放在水桶里会怎么样呢?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呀?
  
  请小挚友把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样?
  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1)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视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2)探讨: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探讨:为什么有的`东西浮在水面,有的东西沉在水底?
  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
  引导幼儿留意视察水底的东西。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
  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究爱好。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视察力、想象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5、通过视察、沟通与探讨等活动,感知四周事物的不断改变,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打算: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视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视察植物的根。
  (1)小挚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细致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究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知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沟通的过程)。
  2、老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干脆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汲取。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方让幼儿明白了:根汲取养分,就象小挚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汲取”。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汲取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汲取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汲取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相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挚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相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长活动
  “根的隐私”: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亮的饮料瓶中,。
  活动反思:
  幼儿虽然常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相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究欲望。
  本活动,我在设计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探究机会。所以在活动中我支配了多次尝试活动。第一次主要是探究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其次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这给嬉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这一活动还是非常有爱好的。在活动中他们主动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细致仔细的视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处。目标完成状况很不错。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孩子数比较多,我在活动过程中,总担幼儿会秩序混乱,故而幼儿参加操作、探究活动的时间和深度都略显不足。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视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阅历。

2025年科学教案汇编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5-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