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6 届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列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叙述,正确的

A.运用连续培养技术能够使菌种连续高速生长
B.将培养液中的 C/N 比操纵在 4︰1,有利于提高产量
C.培养出不能合成谷氨酸脱氢酶的菌种,能够提高产量
D.发酵过程中 pH 呈酸性,代谢产物将会是琥珀酸
2.(南师大二附中 2006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欲从细菌中分离出霉菌,能够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将其分离出来
B.观看黑藻叶片装片,细胞质随叶绿体按一定方向流淌
C.欲获得“白菜—甘蓝”杂种细胞,可直截了当用诱导剂诱导两种植物体细胞融合
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在该种群集中的区域内选择样方
3.(南师大二附中 2006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对生物学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 Na+/K+的值变小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B.牛肉膏只能为某些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C.在一定范畴内体温下降时,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
D.胰岛素是唯独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4.(南师大二附中 2006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下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关于此培养基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成分 (NH ) SO KH PO FeSO CaCl H O
4 2 4 2 4 4 2 2
含量 100ml
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但不能用于植物的无土栽培
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 3 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圆褐固氮菌
D.表中各成分的重量按照所培养的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来确定
5. (2006 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病毒侵染细胞,可将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
B.禽流感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由衣壳操纵其性状
C.病毒不具有核糖体和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
D.SARS 患者必须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完全消灭冠状病毒
6.(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关于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整期合成的酶差不多上诱导酶
B.对数期只有细胞分裂,没有细胞生长
C.稳固期是种内斗争最猛烈的时期
D.衰亡期细胞大量死亡,没有新生细胞
7.(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而分解乳糖的酶是
诱导酶。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以后,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酶。现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有限的
葡萄糖和大量的乳糖作为碳源的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最可能是C



: .

8.(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运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时应选择的培养条件是(注:
下列项中通气均为通入无菌空气) ①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 4:1,隔绝空气 ②对数期
培养基碳氮比为 3:1,隔绝空气 ③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 4:1,通气培养 ④稳固期培
养基碳氮比为 3:1,隔绝空气 ⑤稳固期培养基碳氮比为 4:1,通气培养 ⑥稳固期培养
基碳氮比为 3:1,通气培养 ( )
A.②③ B.①⑥ C.③④ D.③⑥
9.(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
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育;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育,而
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育,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差不多上异养型微生物 B.甲、乙差不多上自养型微生物、丙
是异养型微生物
C.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粉状硫 K HPO FeSO 蔗糖 (NH ) SO H O MgSO CaCl
2 4 4 4 2 4 2 4 2
10g 4g g 10g g 100ml 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10.(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某些细菌的芽孢显现的时期和缘故分别是 ( )
A.对数期,营养物质的消耗 B.稳固期,有害代谢产物的积存
C.衰亡期,pH 值的改变 D.调整期,温度的升高
11.(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培养基配方中,能作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的依次是 ( )
原料 ① ② ③ ④
蛋白胨 10g 10 g 10g 10g
乳糖 5 g 5 g 5 g 5g
蔗糖 5 g 5 g 5 g 5g
K HPO 2 g 2 g 2 g 2g
2 4
伊红 0.4g
美蓝 0.065 g
琼脂 10 g 20g
NaCl 20 g
蒸馏水 1000mL 1000mL 1000mL 1000mL
A.①③ B.②① C.②④ D.③①
12.(2006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形调查)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正确说法是
A.病毒别处有一层由蛋白质、多糖等构成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
B.细菌的许多抗性基因都位于质粒上,这些抗性基因的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
C.当营养物质因大量消耗而不足时,菌落中的细菌会由于竞争而大量死亡
D.当溶氧不足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的代谢产物能够是琥珀酸
13.(2006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形调查)“选择”是生物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下列选择 : .
不能成功的是
A.在无氮培养基上选择出共生固氮菌
B.在细胞工程中利用双亲细胞的特性可对杂种细胞进行选择
C.小麦试验田中设置低温条件选择抗寒小麦品种
D.基因工程中通过对细胞单独培养并检测目的基因产物进行选择
14. (2006 年苏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调研测试)在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能分离出
所需的微生物。下列前项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后项是能分离出的微生物,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酵母菌 B.盐酸,放线菌
C.高浓度的食盐,金黄色葡萄球菌 D.适量的伊红和美蓝,大肠杆菌
15. (2006 年苏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调研测试)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干扰素,下列叙述错误的

A. 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类干扰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B. 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菌
C. 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 DNA 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 受体细菌内能合成人类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
16. (2006 年苏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调研测试) 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谢专门旺盛,这
是因为
A. 它的细胞结构复杂,有利于代谢正常进行
B. 它的细胞内含有多种酶,有利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C. 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 它的生活方式多为腐生,能分解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 3 分,其它情形不给分。
1.(扬州一模)下列关于 NaCl 溶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既能溶解 DNA 又能析出 DNA B.可作为选择某些菌种的培养基成分
C.可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D.对坚持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2.(扬州一模)“选择”是生物学中培养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选择能成功的是
A.在无氮培养基上选择出共生固氮菌
B.在细胞工程中利用双亲的特性可对杂种细胞进行选择
C.在小麦试验田中普遍喷酒赤霉菌选择不抗赤霉菌的小麦
D.在基因工程中通过对细胞单独培养并检测目的基因产物进行选择
3.(淮安市 2005~2006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右边的图示说明,某种原核生物通过一套
酶系统将某种原料转变成自身必需的氨基酸
3,依照图示选出错误的结论 ( )
A.氨基酸 3 是该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B.氨基酸 3 含量的增加,能够抑制酶 1
的活性,这属于酶合成的调剂
C.假如基因 2 发生突变,则必须在培养
基中添加氨基酸 2 或 3 才能使该生物正常生长
D.假如要利用该生物生产氨基酸 2,能够选育出不能合成酶 3 的菌种,但需在培养基
中适量添加氨基酸 3 培养
4.(2006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形调查)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酶与诱导酶的合成受细胞内遗传物质操纵,与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无关 : .
B.与酶合成的调剂相比,酶活性的调剂是一种快速的调剂方式
C.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处理,使微生物的生长坚持在对数期
D.在发酵工程中操纵好温度,有利于谷氨酸高效持久的合成
5.(2006 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中,人们对所需对象进行选择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在基因工程中依据标记基因选择可得到用于生产的工程菌
B.在杂交育种中利用病菌侵染所育植物品种选择可得到抗性植物
C.在细胞工程中利用双亲细胞的特性选择可得到杂种细胞
D.在发酵工程中依据能否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选择可得到生产味精的菌种
6.(南师大二附中 2006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选择”是生物学中培养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
下列有关技术能选择成功的是
A.在无氮培养基上选择圆褐固氮菌
B.在不含精氨酸的培养液中选择不能合成精氨酸的杂交细胞
C.在小麦试验田中普遍喷洒赤霉菌选择抗赤霉菌小麦

高三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755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