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 的 NaOH 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 (2)称量:(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
后转移(5)洗涤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
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标签 :
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 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 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 480mL 与 240mL 溶液,应分别用
500mL 容量瓶和 250mL 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
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 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 胶体的制备:
3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 FeCl 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 FeCl 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3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 O Fe(OH) (胶体)+3H+
2 3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 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 Na ,可能有 K
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 Na ,K 的焰色
四、Fe(OH) 的制备:
2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 4e(OH) +O +2H O= 4e(OH)
2 2 2 2 3
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 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
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 .
五、硅酸的制备:
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 3—5mL 饱和 Na SiO 溶液,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
2 3
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NaSiO +2HCl= H SiO ↓+2NaCl(强酸制弱酸)
3 2 3
4、 NaSiO 溶液由于 SiO 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3 3
六、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 AgNO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 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
3 3
(排除 CO 2-干扰),再滴加 AgNO 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l-存在
3 3
2、SO 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4 2
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 BaCl 溶液进行检验。
2
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
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 Cl+Ca(OH) CaCl +2NH ↑+2H O
4 2 2 3 2
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
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
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
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

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
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八、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
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 NH 、HCl、HBr 、
3
HI、 SO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

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CO 、H S、Cl 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 NaOH 溶液可形成喷泉
2 2 2

: .
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 SO (浓) CuSO +SO ↑+2HO
2 4 4 2 2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 CuO,CuO 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 CuSO 溶液。
4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命题角度:SO 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2
十、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
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
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Fe O +2Al 2Fe+Al O
2 3 2 3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
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 对应的方程式:H++OH-=H O △H=-
2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 H+或 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 .
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 酸 V 酸=C 碱 V 碱
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 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 ②使用
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
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 molL-1 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
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5、命题角度: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
十三、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2NaCl+2H O 2NaOH+H ↑+Cl ↑
2 2 2
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 O 2OH-+H ↑+Cl ↑,阴极产物是H 和 NaOH,阴极被电解的
2 2 2 2
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
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十四、电镀:
(1)电镀的原理:与电解原理相同。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
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
反应:M – ne- =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 Mn++ ne- =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 .
十五、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Cu2+、Fe-2e-=Fe2+
阴极 (纯铜):Cu2++2e-=Cu
(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粗铜中含有 Zn、Ni、Fe、Ag、
Au 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
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
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
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
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十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 AgNO 只能与 X—产全 AgX 沉淀,
3
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 转变为 X—,再根据 AgX 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 KMnO 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 溶液
4 4
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579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