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1


4

第四课

羁旅乡思诗鉴赏
【学习目标】1、掌握羁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由《望月怀远》迁移而探究“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
典诗词中的情感指向。
3、学习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难点:提高羁旅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 .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
熟读课内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借助“教材助读”
能够对羁旅乡思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性的
把握。
2、
用 10 分钟左右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
反复记忆。
【教材助读】
一、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
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 : .
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羁旅之愁。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
旧知回顾: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
正正地高挂。
三、
知识点 1
羁旅诗概述
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人由于道
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所
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 : .
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
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
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
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
“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
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
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四、
知识点 2
羁旅诗的常见意象
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
思乡思亲。(代表性意象)
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代表性意象)
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9、杜鹃——环境的
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羁旅诗重要意象, : .
送别诗也常用)
五、
知识点 3
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
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2


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唐)杜甫《旅夜书怀》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
六、
知识点 4 : .
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商山早行》
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凄清的景象抒发了羁旅
者的愁思。
2、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
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如
南朝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前两句以流云南逝、大雁来归写出了自己南归的行踪和急切
的心情,后两句由实入虚,进入想象,以揣测故园篱菊,花
事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渲染。
渲染指的是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一个事物,以使事物
的形象更为突出或突出某种气氛或烘托某种情思。如杜甫的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渲染出孤
清、冷寂的气氛,与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相吻
合。
4、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
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 : .
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
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5、代为之思(联想)。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
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
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预习自测题】
1、
文学常识填空。
(1)张九龄,唐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




(2)韩愈,字退之,因自言郡望 : .


,故后人多称他


,他是唐代


运动的倡导者。
(3)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与



齐名。
(4)贾岛,唐代诗人,写诗尤其重视语言选择,其著名典
故“推敲”出自他的诗句“





, : .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情人..怨遥夜:





(2)不堪盈手..赠:






(3)灭烛怜.光满:
: .




(4)晨起动征铎.:






(5)知汝.远来应有意:




(6)归心日夜忆咸阳..:




: .

3、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回答下列问题。


怀




(唐)张九龄

3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453 KB
  • 时间2025-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