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荐)语文教案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荐)语文教案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荐)语文教案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相识“砚”、“乾”、“坤”三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调的明丽来讨人赞扬,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状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
: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殊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唐代和元代闻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昌龄、卢纶和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
洗砚池墨痕乾坤
。
,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闻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闻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
(1)老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老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理解词语,比如查资料,利用工具书,网上查询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闻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探讨沟通,汇报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调?(淡墨痕)应当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莫非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老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芳香的气味。这里指纯净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艳丽,只求飘散的芳香充溢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芳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调、芳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调的明丽来讨人赞扬,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调,联系特别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芳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白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
: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
。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相识12个生字;
2、学习朗读问句,流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宠爱动物的情感,
从小自觉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朗读
难点:问句的朗读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挂图、生每人一个头饰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趣味揭题
今日,王老师要领同学们去森林里看一项特殊的竞赛——比尾巴。百灵鸟主持道:第一个出场的是小弥猴,只见它长尾巴往树枝上一挂,摆出一个海底捞月的动作。(师动作演示)其次个出场的是小灰兔,它顶着小绒球似的尾巴向大家问好。还有谁能扮小百灵帮助松鼠、公鸡、鸭子、孔雀介绍它们的尾巴呢?(边说边出示动物头饰)
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揭示课题:比尾巴。
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师放录音让学生倾听课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的),每个字请一个小老师领读,其他同学跟读。读的不正确帮助订正。(重点讲猴、松、鼠的读音)
小组内拿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先用带拼音的卡片,然后用去
拼音的卡片)
全班齐读生字。
小组探讨怎样识记自己最喜爱的汉字。
全班沟通。(师引导介绍“八”字头,“鸟”字边)
松=(木)+(公)
把=(扌)+(巴)
精读学文,理解词句
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你们把生字宝宝送进课文,用百灵鸟那好听的声音朗读课文。
指导生品读第一、二小节。
。
。
,引出问号的教学。
:读问话时语气上扬,问号前的字要重读。
谁的尾巴长?
,沟通、评议。
,订正。全班齐读。
3、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其次小节。理解长、短这组反义词,用似乎说句话。
4、小百科:百灵鸟想让大家说说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好处。(教化孩子爱护动物)
5、齐读一、二小节。
6、生小组自学课文第三、四小节。
7、对读感悟。
师生一问一答,师生三问一答,生生互问互答,男生问女生答。
学中玩、玩中学
全班齐读课文。
嬉戏小结:小百灵还想和大家一起做个嬉戏,你们情愿吗?
师问,谁的尾巴长?带着猴子头饰的学生回答: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的尾巴短?生:兔子的尾巴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相识7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日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小竹排在画中游”。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小竹排什么样吗?请学生把自己查找的有关小竹排的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再请同学看录相,老师做适当的讲解:这就是小竹排,有的地方称它为竹筏,是用竹子做成的,把好几根竹子并排捆起来,放在水里跟船一样,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小竹排在水里飘流的`样子,坐在上面肯定很好玩。小竹排在水里游,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留意把每个字音读打算。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诞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订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
5.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三、朗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全文,标出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出示书中插图:提问:什么是顺水流?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假如你坐在小竹排上,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歌颂,你会是什么心情?即这句话应当怎样读呢?
板书:鸟唱鱼游
(4)自己试着读一读。
(5)同桌同学相互读,相互评议。
(6)指名读,读后评议。
(7)学生假如读得不到位,老师可范读。
3.学习第2句:
(1)师:小竹排接着地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2句。
(3)提问:看图:两岸指的是哪儿呀!到图上指一指。从哪儿看出树木密呀?板书:树木 密
(4)老师指图:这是什么?(禾苗)“禾苗”指的是什么?禾苗长得怎么样?书中怎么说?板书:禾苗 绿
(5)指名读第2句。
(6)树木这么茂密,禾苗长得这么好!你们的心情怎样?想想应当怎样读,自己试一试。
(7)指名读,老师指导读。
(8)再指名读。
(9)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3句:
(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吗?
(2)自己出声读读第3句。
(3)老师让学生质疑不明的地方?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4)请知道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老师可作补充:江南是我国的南方,那里的水许多,气候暖和,所以江南的鱼虾许多,大米又多又好,因此人们就把江南称为鱼米乡。
(5)看江南有关的录相。
(6)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组织学生探讨。板书:画中游。
5.请学生读全文,读出江南的漂亮和对江南的酷爱之情。
四、背诵课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拓展训练:
结合课后第3题,发挥学生的想象,把“鸟儿唱,鱼儿游”画一画。画后展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今日,魏老师给小挚友带来一个新挚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挚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漂亮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2025年(荐)语文教案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