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共7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共7篇)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共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共7篇)
篇1: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文/唐 曦
摘 要:初三化学作为初三学生的一门新科目,学生对它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和期待。教师通过“神奇”实验、“生活中”实验、“败笔”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效率提高。
篇2: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验就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组织运用各种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因此,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学生的惊奇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使学生感到“惊奇”,进而提出疑问,在疑问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我们要好好利用学生的这种“惊奇”,使它成为产生兴趣的“导火线”,激发学生努力探索化学的奥秘。因此,上好第一堂化学课尤其重要,届时,可以做一连串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白纸上显画”“烧不坏的手帕”“水中生火”等化学“魔术”。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会使学生惊奇不已。在以后的讲课中也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例如,讲到“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演示“雨落红花开”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兴奋,产生疑问,再引导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弄清个中原因;讲到“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演示“氢气爆炸”的实验,让学生弄清爆炸的原因。进而提到目前东莞市公安局规定:在大型的庆典活动中禁止使用氢气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公安局下这一命令的原因是什么?不用氢气,可用哪种安全气体代替?借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化学这一科,我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介绍家庭用的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还有饮料、医用西药等都含有化学成分,它们都是由各种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其包装上的标签来了解它们的部分化学成分。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一下药物及其他各种包装盒上的标签,并写成一份小报告(内容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名称、用途等)。这样,学生就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了。讲到“碳酸钙”时,告诉学生家里用的热水壶用久了会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问学生如何把它清除?学生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有的说用刷子刷干净,有的认为可用洗洁精冲洗,有的认为把沙子放入壶中摩擦等。最后,我示范了用稀盐酸除水垢的正确做法给他们看,示范完毕,告诉学生在家中可以使用醋酸,它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此时,学生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即回家试做这个实验。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深化: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醋酸还可以把硬壳鸡蛋“变”成软壳鸡蛋呢。然后再演示鸡蛋在醋酸中“跳舞”的有趣实验,让学生思考鸡蛋“跳舞”的原因(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答)。这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醋酸的性质和用途。讲到“活性炭与晒干的茶叶一样都具有吸附性”时,启发学生利用活性炭或茶叶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还可以除运动鞋里的臭味。上述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甚至会去尝试做一些教师未做过的实验,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得以实现,得到了锻炼。
三、改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尤其是初三,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容易出现疲劳状态,往往产生被动式的学习。如果能采取让学生上台表演、讨论、分组竞赛等方法,则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从疲劳状态中解脱出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到“水电解出氢气和氧气”时,学生很难想象从分子→原子→分子的微观变化过程。我当时用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磁吸,大的为氧原子(红色),小的为氢原子(白色),让学生尝试把磁吸吸在黑板上,模拟出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再重新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
通过这种做法,把微观世界带到眼前,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总之,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就尽量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学生的积极性愈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愈强。
四、巧妙利用实验中的“败笔”,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所以化学实验要求非常严谨和真实。在教学中,我意识到有些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多,而且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学生如果只靠死记硬背这些实验步骤,会很快遗忘,效果不理想。因此,我想出了利用错误的实验步骤引出正确操作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这样,他们会从“失败”的经验中取得实验成功,并且对此有着更深刻的记忆,认识更牢固。讲到“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讲到操作步骤的地方,我在两个班的讲法不一样,在A班,我收集完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而没有移开导气管,并且故意若无其事继续讲其他内容。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惊叫:有水从导气管不断倒吸入试管,并且越来越多。这时我就趁机提出:(1)水为什么会被倒吸入试管呢?(2)如果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现象呢?(3)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如何正确操作?经过分析讨论,学生明白了其中原因。这时由无意注意引起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而在B班则按常规讲解,到了第二节上课前就提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是哪些?A班的学生答对90%以上,而另一个没有做“失败”实验的班,则得分率为60%左右。试验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适当利用“败笔”实验,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和实验效果,反而是印证正确结论的好教材。适时对学生作出点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优化创新意识。
在当今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的21世纪,要紧跟时代脉搏,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将会得到更多的肯定、更成功的推广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吴雪梅。浅谈普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25(12):22-23.
[2]孙旭。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J]。化学教育,2025(12)。
[3]陈卫华。创新性提高实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广州化工,2025(07)。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广荣中学)
篇3:化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化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1)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3)充分利用课下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精神.
作 者:李久会  作者单位:黄昏峪中学,河北唐山,064008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25 “”(12) 分类号:G633 关键词:化学   实验   培养   创新  
篇4: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秦仲富
摘 要 : 本文阐述了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培养出的孩子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家长和教师教育时还提出什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致使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动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化学事实的发现、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源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 、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
人类生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环境污染、能源开发等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教师可充分应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
3 、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整个化学教材的逻辑组成部分,教材 中有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演示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这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好教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实践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学生这些方面的品质。
4 、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包括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化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对化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化学问题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等。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形成从不过问或无力过问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满堂灌、填鸭式地进行教学,提倡时间加汗水的做法,还说:“只要功夫深,铁棒都能磨成绣花针。”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教学中不但忽视学生实验,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从来不做,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最终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成为“有知识,无能力;墨守成规有余,创新精神不足;思维呆板单一, 缺乏灵活变通”的现代“文盲”。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 现和运用行之有效 的新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打破应试教育中的传统做法,废除死记硬背,苦拼硬干,题海战术的做法。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好幻灯片、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永不知足”,“永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教会学生用巧妙、速效的方法解题,获取知识与信息,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和碱及碳酸盐后,问学生在家中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再如:怎样检验厨房中有一包白色粉末是味精还是纯碱?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在问题解决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化学教学中,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和科学发展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的人,顽强的人,不怕失败的人,。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神秘,从而树立创新的自信心。
2 、加强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顺序,必须严格按操作顺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勤奋、实事求是的精神。
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许多伟大的发明,惊世的创造常常都是从那些平常的、一闪念的好奇心开始的,没有好奇心,通向真理的 跋 涉就无法启步。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才敢于捕捉疑问并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学生有了自信后就鼓励学生要勇于做要求高、难度大、易燃、易爆的、有毒的实验,如:氢气的爆炸性实验;硫化氢气体的制取及收集等,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培养学生顽强的、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

2025年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共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