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
篇1: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却很少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讪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从教育实践上可以看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大班的幼儿,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幼儿。
以前,老师对幼儿的统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简历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应该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老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制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其次,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入角色实际训练,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
三.另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文话、人性化。
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让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性化。比如:以前吃饭要求统一饭量,现在改变成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量等等。
四.再次,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化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
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地板上贴上标识符提醒幼儿该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想本学期我们的美工垃圾桶一样,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幼儿正式地介绍垃圾桶应该放哪些垃圾,但是小朋友们都能根据垃圾桶上贴的标识进行有序有规律地扔垃圾。另外,我们对各个区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这种方法避免了幼儿因为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相互不干扰,能有序地进行。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我们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录,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六.家园合作: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
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育中的连续性、一致性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科学的培育幼儿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大班中幼儿的换牙情况开始普遍,帮助幼儿缓解换牙焦虑,了解换牙、保护牙齿的知识,是大班阶段老师关注的行为习惯之一。我们通过观察醋泡蛋的实验,多媒体软件学录表建立,家园之窗的反馈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地度过换牙期,家园共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不舔新牙、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又如:针对班级中早上迟到现象增多,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制定了幼儿早晚时间作息时间表,让家长在家也配合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篇2: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正所谓生活亦教育,教育亦生活,在孩子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习惯就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认真做”,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帮助幼儿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最终将行为变成习惯。
幼儿刚入园的`时候,面对班中那么多一样的物品,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虽然我们会为玩具贴上小标识,以便幼儿对照摆放,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些标识都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再指定给幼儿的,幼儿可能不喜欢、不想要,心理上总处于排斥状态,所以记不住。这时我们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他们选择喜欢的图案,或者索性带领幼儿制作自己的小标识,然后让幼儿自己去水杯架、毛巾架、床、鞋柜等地方进行张贴,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也正是孩子自我服务的习惯意识的开始。
再比如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培养,我们从洗手液的选择上就开始用心。好闻的,去污力强的,不伤小手的,更主要的是泡泡一定要多的,这样孩子们就积极主动地洗手了。老师再教给幼儿们一些与讲卫生有关的儿歌和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逐渐地养成了餐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可以说既得到了健康也获得了快乐!
然而幼儿园的教育也不是全能的。家长把孩子一送到园里,就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所有的教养工作全都放心地交给幼儿园,这种信赖感非常可贵,但是家长们要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一些家长不经意间的错误做法能把老师五天的努力都毁于一旦。比如,家长普遍认为,有些事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嫌孩子吃饭动作慢,饭粒掉在地上收拾起来非常麻烦,就抢过碗自己喂;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索性帮孩子洗手;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结果穿反了,需要重穿,家长抱怨耽误了上班时间,从此每天都给孩子穿衣脱衣。家长逞一时之快的后果是造成了通常所说的“星期一综合症”--上个星期刚刚培养出的幼儿好习惯要在这个星期从头开始。
其实,小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好,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妨碍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定型的过程,孩子的习惯养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良好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统一认识,这样才不会使幼儿产生困惑。举个很小的例子,我女儿一岁蹒跚学步的时候,针对摔倒要不要成人扶起来的问题,我和我妈有过分歧,以下是我们的不同观点。
我:孩子刚学走路摔倒很正常,不用马上去扶,先给孩子尝试爬起来的机会,如果实在不行,再去给予适当的帮助。
姥姥:孩子摔倒了,成人应该马上去扶,因为她根本就没能力爬起来。
我:孩子摔倒后,不给她尝试的机会的话,成人永远不会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够自己爬起来,她自己也不了解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站起来。久而久之,她如果摔倒了就只会趴在地上等着成人来扶。
这种分歧一直延续到这一幕的发生:一次,宝宝摔倒了,她努力地想爬起来,可尝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行,我妈刚要起身去扶,只见小家伙自己摇摇晃晃地爬了起来,还爬到一把椅子旁边,然后居然扶着椅子,自己站起来了,之后还拍起了小手,为自己鼓掌。我们把那一刻当做她真正学会走路的开始。从那以后,宝宝每次摔倒都自己想办法爬起来。现在她3岁了,依然是摔倒后马上爬起来,并拍干净衣服上的土--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
因此,养成良好习惯需要家园配合,要将习惯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样才算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篇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一个人既要有学识,又要有道德水准,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健时期,利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教育。

健康的情感是阳光、是雨露,其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品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针对幼儿的这一性格缺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与人交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时,同幼儿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引导幼儿在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还要幼儿们自己结伴去观看自己喜欢的景物,在挑选伙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初步建立起友谊的观念。而后,重新为他们设计组合团体,旨在让他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让幼儿学会接受其他人,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伙伴交流,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休会到快乐。
,合作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有的生存本领,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为幼儿多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在游戏中,边玩边让幼儿思考,自己一个人是否可以将游戏做好,是否可以是一个人玩的开心,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一个人不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做事情,才会收获快乐。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对于合作不感兴趣,喜欢独善其身,自由自在。这时候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适当引导,慢慢将这些幼儿引导到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如何为幼儿提供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孩子想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时,我们不要拒绝。例如,幼儿要自己动手搬椅子或抹桌椅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应该看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应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便发展他们的健康情感。

2025年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25-0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