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是由【祖国的花朵】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
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用)
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组
二○一二年三月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6学时,实验讨论26学时
学分: 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临床医学专业用
一、前言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分为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和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以诊断学为基础,阐述诊治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治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治依据,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一步奠定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以外科学实验为基础,教授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其主要内容是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它不仅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外科医生,也是为所有医学生打好进入临床各科学习的基础。医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临床各个专业的诊疗工作,还是从事基础各个学科的实验研究,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无菌操作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
本《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是以赣南医学院自编的第二版教材为依据编写。其中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以四诊操作、头颈部检查、胸肺检查、心脏血管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诊断为实验课堂讲授内容;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以无菌术、外科常用结的认识、使用及打结、外科手术录像、切开与缝合、仿阑尾切除术为实验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而进行综合分析。
5. 通过模拟练习和动物手术练习,使学生对手术室的管理和外科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技能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学时分配]
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总教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6学时,实验讨论2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 容 理论 实验讨论 合计
四诊操作 1 1 2
头、颈部检查 0 2 2
胸肺部检查 0 2 2
心脏、血管检查 0 2 2
腹部检查 0 2 2
神经系统检查 0 2 2
心电图检查 1 1 2
血液一般检测 1 3 4
尿液、粪便检测 0 2 2
无菌术 1 1 2
外科常用结的认识 0 2 2
使用及打结
外科手术录像 2 0 2
切开与缝合 0 2 2
仿阑尾切除术 0 2 2
考查 0 2 2
总 计 6 26 32
二、目录

、颈部检查

、血管检查




9. 尿液、粪便检测
10. 无菌术
11. 外科常用结的认识、使用及打结
12. 外科手术录像
13. 切开与缝合
14. 仿阑尾切除术
实验一 四诊操作
[教学目标]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一、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二、     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一、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
二、     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三、     生命征: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四、     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
五、     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等体征的辨认及临床意义。
六、     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检查方法与顺序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授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在临床实践操作中进行观察分析。
实验二 头、颈部检查
[教学目标] 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内容、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头颅外形的一般检查。
二、     眼、耳、鼻检查。
三、     口腔检查: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龈、舌、咽、扁桃体、颚、喉等内容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四、     颈部检查:颈部外形、姿势与运动、皮肤与包块的检查;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其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通过教具或电视进行课堂讲授,然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
二、通过临床实践操作认识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实验三 胸部、肺脏检查
[教学目标]
一、     掌握胸廓及肺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
二、     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能分析其临床意义。
三、     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方法。
四、     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教学内容]
一、     胸部常见的骨骼标志、体表标线及分区的意义。
二、     胸壁、胸廓、乳房检查:正常及病态胸廓的外形改变;乳房的检查方法。
三、     肺和胸膜检查。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一)视诊:呼吸运动,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产生机制。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三)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或直接叩诊法。
叩诊音的分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
肺界(包括肺上、下界)、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法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听诊
(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及其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正常听诊区域。
: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及呼气延长;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啰音的发生机制、分类、特点及临床意义。
湿性啰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
干性啰音:哨笛音、鼾音。
、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电视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相互相互检查,掌握检查的顺序和方法及正常肺部体征。
二、在临床临床实践操作或录像中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
三、通过临床实践操作达到能够独立写出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检查记录。
实验四 心、血管检查
[教学目标]
一、     掌握心脏视、触、叩、听检查方法和体征,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
二、     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制、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三、     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四、     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听诊要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及心房颤动)
五、     了解血管视、触、听检查方法。掌握血压正确测量方法,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六、     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周围血管征。
七、     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教学内容]
一、     心脏
(一)视诊: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触诊:
、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三)叩诊:


、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听诊:


。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1)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2)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舒张期额外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等)、收缩期额外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2)分析杂音的要点:最响部位、传导方向、杂音出现的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性质、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和形态,以及体位、呼吸、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3)杂音的临床意义: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
、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
二、     血管
(一)脉搏:脉率及脉律。
(二)脉搏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
(三)脉波:正常脉波、水冲脉、奇脉、交替脉。
(四)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标准、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五)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三、     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后,学生互相检查,反复练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
二、通过临床临床实践操作,由教师指导进行心脏检查,听取心音及心脏杂音。
三、通过临床实践操作并结合心音及心脏杂音的录音逐步深入掌握心脏及血管常见的体征及临床意义。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实验五 腹 部 检 查
[教学目标]
一、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以肝、脾触诊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为重点、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的方法。
三、熟悉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     腹部检查:
(一)  视诊:①腹部外形;②呼吸运动;③腹壁静脉;④胃肠型和蠕动波;⑤腹壁其他情况。
(二)   触诊:
:浅部触诊、深部触诊(深压、滑动、双手、冲击触诊)
: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扩张性搏动、肝震颤)、脾、胆囊(Murphy征阳性)、肾及腹部肿块等的触诊。
(三)    叩诊:①肝、脾的叩诊及肾区叩击痛;②移动性浊音
(四)     听诊:①肠鸣音;②血管杂音;③摩擦音。
三、     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化性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腹部肿块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后,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检查,练习检查手法。
二、通过临床实践操作及电视录像,观察腹部异常体征的表现。
三、对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进行分组讨论。
四、通过示教及临床实践操作后,写出腹部疾病的体格检查记录。
实验六 神经系统检查
[教学目标]
一、     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
二、     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简要讲授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参考。
二、     重点讲授神经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变化临床意义。
(一)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二)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霍夫曼(Hoffmann)征、髌阵挛及踝阵挛。
(三)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及与其临床意义相同的奥本海姆(Oppenheim)征、戈登(Gordon)征。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颈项强直、克匿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重点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练习检查方法。
三、示教病理反射,直到学生检查,结合临床分析阳性体征的意义。
实验七 心电图检查
[教学目标]
一、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
二、   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参考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三、 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四、 熟悉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五、 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教学内容]
一、   简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
二、   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方法、参考值及其变化意义。
三、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四、   扼要介绍几种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左右房室肥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阻滞、心肌梗死。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利用教具讲授心电图的产生,描记方法及导联等。
二、采取边讲解,边看图,进行心电图的测量及几种异常心电图的教学。
三、学生独立阅读及测量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并写出报告,交教师批阅。
实验八 血液一般检测
[教学目标]
(一)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参考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三)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测定,掌握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计数:

(以减少为重点)。
(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血细胞压积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正常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六)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七)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右移改变的临床意义。

(八)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上述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实验时,首先由教师介绍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推血膜及染色的示范操作,再由学生分小组互相练习(可用抗凝进行操作)。
三、示教:显微镜下正常及异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及病理白细胞的形态,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等。
实验九 尿液、粪便检测
[教学目标]
(一)    掌握尿液检测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 掌握粪便检测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三)    掌握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尿液检测


(1)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反应。
(2)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3)显微镜检测:上皮细胞、红和白细胞、管型和结晶体等。
(二)粪便检测


(1)一般性状检测:颜色、性状、气味、寄生虫体等。
(2)显微镜检测: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和寄生虫卵等。
(3)隐血试验检测:注意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一、重点讲授尿液检查的正常所见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配合教具、标本进行尿内有形成分的教学。
二、作正常人及病人的尿液检查。
三、在教师指导下,作尿浓缩稀释试验。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四、由教师示范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尿标本。
五、 重点讲授粪便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六、 分组进行粪便检查及隐血试验。
七、示教:
1. 异常粪便外观。
2. 常见寄生虫卵、红、白细胞、巨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脂肪低、肌肉纤维等。
实验十  无菌术
实验内容:
1.掌握外科常规洗手方法。
2.了解急诊刷手法,穿手术衣,戴手套及消毒铺巾等具体操作方法。
3.掌握外科的无菌原则及树立无菌观念。
学时: 2学时。
实验方法: 教师示范,同学具体操作演练,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十一   外科常用结的认识、使用及打结
实验内容:
1. 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单手打结法及用途。
3. 了解外科结,三重结及双手打结法和持针器打结法,避免错误动作。
学时: 2学时。
实验方法: 教师示范,同学具体操作演练,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十二   外科手术录像
实验内容: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通过观看外科常见手术录像并结合要点讲授,初步熟悉并掌握无菌操作、外科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正确的切开和各种缝合方法、打结技巧和拆线的原则与方法。
讲授学时: 2学时。
实验方法:观看外科常见手术录像,同步现场要点讲解。
实验十三   切开与缝合
实验内容:
1. 练习正确的切开方法。
2. 掌握单纯缝合法,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法,了解其他缝合法。
3. 掌握各种组织的缝合技巧。
4. 掌握拆线的原则与方法。
讲授学时: 2学时。
实验方法: 教师示范,同学具体操作演练,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十四   仿阑尾切除术
实验内容:
1. 强化手术操作中的无菌原则
2. 训练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3. 掌握阑尾系膜、血管及残端处理方法与技巧。
学时: 2学时。
实验方法:教师示范后,同学每组5~6人具体操作演练,教师现场指导。
三、实验课考核方式: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祖国的花朵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5-0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