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 】是由【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 单选题(200题)
1、A【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纸”和“砚”都是文房四宝之一,二者为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松”和“竹”都是岁寒三友之一,二者为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 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钟”和“水杯”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铅笔”放在“笔筒”里,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金”和“沙”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2、D【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论据:经常玩悠悠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相对更好一些。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指出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原因,为加强项,不能削弱,排除。
B 项,指出学习成绩好的人“更”爱玩悠悠球,说明成绩不好的人也爱玩悠悠球,
只不过爱玩的程度不同,则无法说明玩悠悠球对成绩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不能削弱,
排 除 。
C 项,没有荒废学业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提高了,不能削弱,排除。
D项,指出是因为孩子们成绩好,所以才能去玩悠悠球,通过因果倒置削弱论点
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答案】:None
3、C【解析】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题干指出世俗社会往往以金钱来衡量人的成功,但并没有提及其值不值得 推崇,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B 项,题干中指出如果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就要脱颖而出 成为人上人,但并没有提及每一个人都应该争取成为人上人,偷换概念,无法推出, 排除。
C 项,题干中指出如果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就要脱颖而出 成为人上人,说明大多数人的-生就是碌碌无为的,可以推出,当选。
D 项,题干中所提到的令人绝望,是指世界上那么多人中成功的人的概率小到让
人绝望,并没有提到不能成功的人的感受,偷换概念,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None
4、A【解析】第一步:整理题干信息。
甲: -奇瑞且-荣威。
乙: -奇瑞且红旗。
丙: -红旗且奇瑞。
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条件不确定,真假未知,考虑代入法。
A项,代入题干发现,甲的判断一对一错,乙的判断两个都错,丙的判断两个都 对,符合题干条件,当选。
B项,代入题干发现,甲的判断一对一错,乙的判断一对一错,丙的判断一对一 错,不符合题干条件,排除。
C 项,代入题干发现,甲的判断两个都对,乙的判断两个都对,丙的判断两个都 错,不符合题干条件,排除。
D项,代入题干发现,甲的判断两个都对,乙的判断一对一错,丙的判断一对一
错,不符合题干条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5、D【解析】A 项,根据“史料记载的历史都是特定视角的历史,而非全景的历史”
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 项,根据文段中的“无不带有特定立场并反映特定主体的利益”可知,该项表 述正确,排除。
C 项,根据文段中的“把史料等同于真实的历史,这是历史研究中的史料陷阱” 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文段中的“应该给缺失的史料留下相应的位置。研究者应该具有学术 的理性,在史料和史实间建立一道‘防火墙’”可知,文段从研究者的角度说明应给缺 失的史料一定的空间,明确史料与史实的界限,“意义非凡”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
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答案】:None
6、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止痛片”和“安眠药”都是“药品”,前两个词与第三个词是种属关系,且“止 痛片”和“安眠药”是并列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天鹅舞”是“舞蹈”,但不能说“时尚”是“舞蹈”,与题干逻辑关系不 一致,排除:
B 项,“燕京”和“百威”是啤酒品牌而不是“啤酒”,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排除。
C 项,“绿茶”和“矿泉水”都是“饮料”,且“绿茶”和“矿泉水”是并列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 项,“短跑”是“田径”的一种项目,二者为种属关系,“田径”是一类“运动” 项目,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答案】:None
7、A【解析】文段开篇提出早期西方哲学与“神话”还没有完全分化,接着通过“柏 拉图”和“苏格拉底”论述把哲学从“神话”中唤醒的历程。后文通过“在中国,哲 学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和“神话”同样也联系紧密。故文段为并 列结构,分别从西方和中国两方面指出哲学与“神话”分化的历程,主题词为“哲学” 和“神话”,对应A 项。
B 项,文段未论述“哲学思想演变”,无中生有,排除。
C 项,对应中国哲学的举例说明部分,表述片面且非重点,排除。
D 项,文段未论述“苏格拉底”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8、A【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
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应当与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重罪重罚,轻罪轻 罚,说的是量刑的问题,没有体现“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不符合“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 明确规定”,不符合定义,当选。
B 项,1997年刑法修订取消投机倒把罪,则刑法修正以后实施的投机倒把行为不 应当认定为犯罪,符合“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刑法规定了强奸妇女的量刑范围,但没有规定强奸男性是否为犯罪行为, 所以强奸罪的受害人不包含男性,符合“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符 合定义,排除
D 项,刑法规定的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量刑范围,但没有规定 在部门规章设置的考试中组织作弊是否为犯罪行为,所以部门规章设置的考试中组织 作弊不受刑法处罚,符合“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9、D【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及对对方的期望”。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每月业绩最好者能享受高额提成,享受高额提成是有明文规定的,不符合 “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与优秀员工签订解决子女入学协议,说明有明文规定,不符合“隐含的没 有明文规定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承诺为员工提供免费公寓,这种承诺是公开的,不符合“隐含的没有明文 规定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为员工提供职位晋升渠道,是为了使员工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 使员工明白自身的责任和发展方向,符合“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 的”“双方各自的责任及对对方的期望”,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答案】:None
10、B【解析】A 项,根据文段中的“唐代明文鼓励私人办学……私学在唐代获得较大 的发展”“有的博学大师甚至隐居民间,以招收生徒讲授知识为业”可知,该项符合
文意,排除。
B 项,根据文段中的“许多名流学者, 一方面当管理事, 一方面在家招徒讲学, 从事私学教育活动。有的博学大师甚至隐居民间,以招收生徒讲授知识为业”可知, 唐代可以一边当官, 一边从事私学,并非“讲课授业与当官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
该项偷换概念,不符合文意,且“社会地位”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C 项,对应文段中的“私学与家学就是早期教育的形式,私学在唐代获得较大的 发展”,该项符合文意,排除
D 项,根据文段中的“许多名流学者, 一方面当管理事, 一方面在家招徒讲 学…… ‘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可知,唐代可同时从事这两项工作,教育的内容
单纯,符合文意,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None
11、A【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①与②是交叉关系,①与③、②与③均为包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③清明既是一个①节日,也是一个②节气,①与②是交叉关系,①与③、
②与③均为包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②鱼腥草既属于①蔬菜,也属于③药材,③药材既不属于①蔬菜,也不属
于②鱼腥草,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③淀粉是一种辅料,既不能当作①食物,也不能当作②面食,并且②面食
属于①食物,①和②是包容关系,不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②石油是化石燃料的一种,属于③燃料,二者为种属关系,③燃料是有机 无机可燃物体,它和①有机物是交叉关系,②石油的成分是①有机物,二者为对应关
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12、A【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中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和鼓励创新,才能真正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该项说明创新是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解释了为何只有通 过创新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说明国家支持科技创新,但没有说明创新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 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明西方国家通过创新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但西方模式不一定适用
于中国,为不明确选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明有些国家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但没有说明创新与跨过中等收 入陷阱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None
13、C【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佛系”这一话题,随后进行阐述,即佛系是一种麻木、 随意、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尾句通过指代词“这种”对前文进行总结,且尾句出现 转折关联词“但是”。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佛系”的生活方式是在社会压 力面前的一种无奈之举,对应C 项。
A 项,“超然与洒脱”对应文段中的“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随心所欲地活着”,但这只是“佛系”的表象,其根本原因是面对生活重压“疲于反 抗”,与文意不符,且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B 项,“看淡生活”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文段重点指出这种“佛系”是社会压力下的一种生活状态,该项并未论述“压力”,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D项,佛系的生活态度并没有“摆脱压力”,而是面对压力“疲于反抗”,与文意
不符,且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None
14、C【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21~24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这一时期生育的孩子更聪慧。
论据:母亲在20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1~24岁这段时间生育者 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24岁以后)的子女又低于105
论点讨论的是21~24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论据讨论的是21~24岁这
段时间所生子女平均智商最高,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否定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社会对儿童智商、情商的要求,与论点讨论的生育期与孩子智
商的关系无关,无法削弱,排除。
B 项,该项指出不同年龄段测得的智商数据有差异,而论据中的数据取的是平均
智商值,无法削弱,排除。
C 项,该项指出大多数成绩优异儿童的父母属于晚婚晚育,说明晚婚晚育的父母 生的孩子成绩更好,即更聪慧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母亲在21~24岁生育的,否定论点
可以削弱,当选。
D 项,该项说的是爸爸与儿童交流的问题,与论点讨论的生育期与孩子智商的关
系无关,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None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 文件大小94 KB
  • 时间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