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 】是由【d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1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支配,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驾驭4和5的组成,能够娴熟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验探究与沟通的过程,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和思维实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依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学习难点:娴熟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意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好玩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验“详细→抽象”的探究过程。所以我采纳“谈话法、视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运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子,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经验了探究、沟通的过程,才能坚固驾驭学问,提升技能。
四、说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练习。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出示课题,起先新课
环节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习巩固。
环节二:利用情境 探究新知
1. 谈话导入
孩子们,中秋节老师用四个苹果款待客人。
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用两个水果盘,分四个苹果的吗?……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常常用到分与合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究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
,探究3的组成。
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学问,又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4. 探究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
环节三 自主练习
1、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向日葵花啊?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
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状况。(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
2、开火车嬉戏。
环节四 本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你今日都学习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预设,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还须要结合实际情景来教学。感谢各位同仁的倾听。
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2
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轻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其次单元20和21页的学问,它是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感爱好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洁的数学学问。
(三)说教学目标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晰。为此,我制定了认知、实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相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相识测量物体轻重工具的重要性。
实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细致视察、仔细思索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完善,留意力也比较简单分散,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验比较物体轻重的全过程,体验物体
的轻重关系并会用语言描述。而教学难点是体会轻重的相对性,能依据详细情境进行简洁的推理确定多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五)说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若干、苹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个是我这节课所要打算的教具与学具。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解并描述探讨法三种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生运用视察法、实物操作法、合作沟通法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验视察、试验、揣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孩子的天性都特殊爱玩,所以新课起先,我这样导入:今日,游乐园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你看!它们玩得多快乐呀!顽皮的小猴被高高地翘了起来,小熊这边却沉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呀?孩子们依据自己玩跷跷板的经验确定会说:因为
小猴轻所以翘得高,而小熊重,所以就压得低。哦!也就是说跷跷板的哪边高哪边就轻,哪边低哪边就重。那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小熊和小猴,——比——重,——比——轻吗?谁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之间的轻重关系?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掂一掂
此时孩子们推断轻重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眼睛,他们眼中的轻重几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紧接着我就出示了这样两个盒子问他们: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重?孩子们确定会坚决果断地回答一样重,这时我特意追问:一样的盒子就肯定一样重吗?此刻,孩子们的思维肯定在飞速的旋转,可能就会有学生想到:假如哪个盒子是空的,哪个确定就轻。在学生特殊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请一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再揭开谜底。然后请全班同学都参加“掂一掂”活动当中来,比比数学书和文具盒谁重谁轻,与同桌进行沟通。
(2)、称一称
学生们兴趣盎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学生沟通完后我出示了苹果和雪梨比轻重的图片,学生们争论纷纷,说出三种不同的比较结果:有人觉得苹果重一点,有人觉得雪梨重一点,还有人认为一样重。由于这两种水果轻重差不多,所以学生揣测的结果也就不同,再次引发了学生相识上的冲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借助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时,引入天平的相识已经水到渠成了。
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实物天平的出示让他们很惊喜,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操作,他们确定很想自己试一试,于是我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拿出自己打算的水果,和同桌的比一比,先猜一猜,再用小组的天平验证一下。然后后,我又利用自己打算的三种水果,(苹果、香蕉和桔子)引导学生发觉:一根香
蕉比一个桔子重,而一个苹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苹果最重,桔子最轻。最终请学生从教室找一找谁比自己重,谁比自己轻。从而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简洁的推理。至此,充溢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已有了一个新的进展,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年级的小学生留意稳定性差,简单疲惫,所以我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表情歌》,适当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完成课本21页上的四个练习。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再细致看图,做出推断,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说教学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培育尤为重要,所以最终我激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刚好总结学问,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整节课中,我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在玩中学,学中玩,气氛特别热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老师在教学中不行缺少的教学媒介,整节课中,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白,重点突出,线索清楚,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不是简洁的“告知”,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供应机会,让学生去经验对学问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在有效地实践活动中,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学问,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相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驾驭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视察思索、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学问,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打算。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老师带学生过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视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留意平安的教化。其次,是让学生通过视察思索、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相识、组成、数的依次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嬉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学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相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驾驭20以内的依次、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觉11-20各数。
3、能主动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并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视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相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沟通的方式去驾驭“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依次和大小。
3、,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学问。
三、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挚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觉了什么?
生1:我发觉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觉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知我们过公路时肯定要留意平安。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安教化。)
其次、供应探究机会,经验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揣测]9、15、16、20……
师:小挚友猜了这么多,那究竟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学问。(揭示课题)
师:大家视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老师干脆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洁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老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相互说吧?[同桌互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挚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挚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
[同桌之间依据各自所摆的数字相互猜数、评价]
3、数的依次和大小。
师:小挚友很聪慧,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相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2025年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