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1
本课题教时数:
5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0月13日
教学目标
初步驾驭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育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实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实力;培育良好学习心情以及乐于动脑,主动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驾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打算
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2、验证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2、教学例题(1)
3、教学例题(2)
三、练习
1、P49(1)
2、P50(2)
3、编题练习
今日,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嬉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挚友真聪慧,李老师信任接下来大家的表现肯定会更精彩。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日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其次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探讨,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4从哪里来?懂的小挚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其次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编一道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条件,也可以依据平常买东西的阅历,说个条件再编。
课后感受
这是我参与98届-03届汇教的一份教案。现在上完课看这份教案还是偏重了老师的教,重点还是在学生怎样做这类题。顾老师指出,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感悟要求最终的问题有一个条件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个条件,才能求出最终的问题。可以增加补条件这类题。如小汽车12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辆?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2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简洁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了关于两步计算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同的是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更能够进行不同的组合,不仅须要学生去收集信息更须要去选择分析有用的或者是关联的信息,使得学生驾驭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用两步连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相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动身或从所求问题动身进行思索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敏捷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实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并体验胜利解决问题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获得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肯定的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线段图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敏捷运用线段图理解较困难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知
你能看图编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1) 24米
(2)14kg ?千克
1、出示: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1)补充条件(留意相关性)
①奶牛有( )头
②奶牛的头数是黄牛的( )倍
③黄牛的头数是奶牛的( )倍
④奶牛比黄牛多( )头
⑤奶牛比黄牛少( )头
(2)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指出:线段的适当长度
(3)突出:奶牛比黄牛多( 7 )头
奶牛比黄牛少( 10 )头
2、“想想做做”第6题
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独立列式解答,沟通算法
二、拓展深化
1、停车场有轿车37辆,比面包车多9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轿车和面包车?
(1)引导:轿车和面包车谁多谁少?
(2)独立画线段图列式解答,全班沟通
2、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41张,哥哥比弟弟多5张,两个人各有多少张邮票?
(1)学习画线段图,视察了解各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画线段图:(线段图略)
(3)小组探讨解题方法,全班沟通理解
解一:41+5=46 哥:46÷2=23 弟:23-5=18
解二:41-5=36 弟:36÷2=18 哥:18+5=23
5、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26张,若哥哥给弟弟3张,则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两人各有几张邮票?
(1)提问:谁的邮票多?多几张?
(2)探讨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3)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4)小组共同完成画线段图,列式计算,沟通思路
(5)全班沟通
三、课堂延长
妈妈: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小芳:你比我大27岁。提问:你知道妈妈和小芳
各多少岁吗?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三、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7、8、9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①奶牛比黄牛多7头 ②奶牛比黄牛少10头
25头
黄牛 黄牛
多7头 ?头 10头 ?头
奶牛 奶牛
25+7=32(头) 25-10=15(头)
25+32=57(头) 25+15=40(头)
课前思索:
本课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第2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的编排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巩固在例题中初步驾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放方法,其次类是通过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提高,还支配了一些补充题。
课后反思: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肯定的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实力,能很快地依据已知条件想出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学生中出现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总会将中间的问题当成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题目文字叙述越多,这种遗漏的现象就越多。事实上,细细分析,学生都会处理。就连简洁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能随着老师的分析有很清楚的思路。但是,做题缺乏耐性导致学生就这样做题草草了事。这种马虎的现象还出现在看图计算中,许多学生就只数了多的一段,总把单位“1”的那份忘了,因此这样的错误给学生前进的道路有很大的阻碍。
课后反思:
这本分内容可以说是对上一节课的巩固,帮助学生敏捷驾驭这种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和讲解,学生对此类方法已然不生疏,同时也使学生养了在计算类似题目时,先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求解。在完全的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是比较清楚的,能明确方法,运用方法独立数据成图,并依据线段图解决诸多的简洁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练习中帮学生巩固一下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分析两步计算的实力,所以大部分题目我是让他们自己来分析的,再引导,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谁比谁多或少,没有从实际状况去分析,看到多就写加,少就写减。总体学生的驾驭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课后反思:
在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发觉学生对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驾驭得还不是很好,感觉原本会的题目,一画线段就混淆了,特殊是有关倍的问题,他们总是搞不清晰。今日这堂课接着学习画线段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有点怀疑,不明白为什么教材突然支配了这个教学内容。后面的学习中,并不要求学生都画线段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完了这个内容,可能还没完全理解就不再用这种方法了,我只能想是在为以后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作铺垫。通过沟通,我发觉学生同样有疑问:我们学这种方法有什么用?在今日的课堂上,当学生试图画线段解决教材最终一道思索题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原来这个线段真的有用的!听了之后我很兴奋,学生最终能体会到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了。信任今后在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时,孩子们会更加觉得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有用的。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验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驾驭一些初步的思索方法和解决策略,培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育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验与他人沟通算法、想法的过程,培育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能够依据实际问题敏捷地思索、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猴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摘桃子。猴妈妈说:我采了36个桃子,猴宝宝说:我采了6个桃子,你知道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依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现在我们把条件变更下,猴妈妈呢采了3筐,每筐12个,猴宝宝还是采了6个,问题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假如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沟通。
2.集体沟通: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干脆告知我们。)
2025年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