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中班教案7篇(经典)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中班教案7篇(经典)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中班教案7篇(经典)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初步尝试设计并装扮名片。
。
,体验胜利的欢乐。
,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片。
活动打算:
课件一套,幼儿绘画工具、铅化纸人手一张,家庭住址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初步尝试设计并装扮名片
活动流程:进一步了解名片--制作名片--相互沟通
活动过程:
:观看幻灯1、2 。
探讨大人运用名片的用途:观看幻灯3。(名片有各种用处,相识新挚友、与挚友保持联系、交到更多的挚友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探讨名片上的内容:观看幻灯4、5。(名片上有单位名称、姓名、职位、标记、地址、电话、手机等)。
想想说说我们的名片上有些什么:观看幻灯6、7。(自己的名称、标记、家庭住址、家庭电话、所在班级等)。
:
激励幼儿制作有特性的名片。
名片内容:必需有本人姓名、标记、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
可以添画花纹等,进行装饰。
。
教学反思
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自主动手设计名片的胜利喜悦,同时感受到了交往的欢乐。名片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它的出现和运用已被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它和孩子们的距离应当是特别近的。活动起先,孩子自己沟通对名片的'相识,如名片的内容、名片的用处。探讨名片的用处时,孩子们知道名片可以与人交往,可以便利挚友。最终,通过自己制作名片来提升、扩展自己的阅历。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在与幼儿互换名片的过程中结束,孩子们即获得了阅历又加深了与幼儿间的友情。这次活动是幼儿第一次设计名片,所以他们特别感爱好,心情始终是兴奋的、愉悦的,活动中他们能自主设计自己喜爱的名片并大胆运用花纹进行装饰。我把幼儿对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阅历进行提升,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到胜利、获得愉悦。在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表达氛围,特殊是在赠送名片过程中,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培育了幼儿主动表达的实力。
中班教案 篇2
球的制作方法:
将两个大雪碧瓶剪成两段(取下面一段备用),里面放入,再将连接接口用胶带封好。
嬉戏玩法:
幼儿可把球放在手上摇、扔,还可以顶、踢等。
嬉戏效果:
幼儿在用它当足球踢时是最兴奋的,但踢了一会儿爱好就减弱了。于是,老师可临时设置一个大纸箱做球门。这下,他们可又会兴奋地踢起来了。当他们间或将球踢进球门时,他们会激烈地又跳又叫。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从爱玩球发展到会玩球。激励幼儿大胆求异,培育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素养完善人格,自定嬉戏规则。常常左右手运球,还能开发左右大脑,使肢体各部位平衡。在活动中激励幼儿手脑并用,以会玩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运动的爱好,体会到玩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样点数10以内物品并说出总数。
2.在操作中让幼儿感知1—10的数量关系。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打算:
1.教具打算:“彩色串珠”;“数字卡片”;圆点卡
2.学具打算:“彩色串珠”;“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3册5—6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嬉戏:拍手歌。幼儿一边走线一边念儿儿歌(儿歌附后),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的'十彩棒糖店开张了,她的棒糖每串数量递增且颜色多样,小挚友们数一数,好吃的棒糖每串分别有几颗?
3.嬉戏活动。
① 卖棒糖。
老师扮演顾客来买棒糖,幼儿扮作店员依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棒糖。如老师说“我要9个一串的棒糖”, 幼儿点数后,取出蓝色的串珠递给老师。
② 数字宝宝找挚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在活动室中找寻与卡片相同数量的物品。如“我找到10块积木、8个小碗、7根小棍”等等。幼儿还可以交换数字卡片找物品。
4.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谁说得对。一名幼儿任指一格,另一幼儿说也此格内圆点的数量。两个一组,可以互换角色进行嬉戏。
其次组:找身上的数字宝宝。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10个手指头、2只手、5颗扣子等。
第三组:操作学具“彩色串珠”。数出每串串珠上的珠子,再打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
5.沟通小结,整理学具。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光和影子”的感性阅历。
,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爱好。
,激发幼儿的探究爱好,求知欲望。
活动打算
:影子,画影子
、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究欲望。
老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今日我们打算了不一样的材料,你可以选择喜爱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二、绽开
,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老师:你们发觉了什么?
(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老师:当光线位置改变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改变了,影子同样会变。
课件:图片-树林影子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课件:图片-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
轮番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记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记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须要影子?
:找影子
视察图片中的影子,都是谁的影子呢?用剪纸把它贴出来。
三、结束
趣味练习:画影子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幼儿所熟悉。依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嬉戏、学习为指导思想,设计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让幼儿知道过期的报纸可以被我们利用,可以作为我们嬉戏的玩伴。
活动通过多次尝试,让幼儿带着怀疑和问题,在不断的操作中,探究出“边连边剪的剪纸方法”,并在相互的视察、比较中发觉剪更长纸条的关键因素。活动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究发觉报纸纸条的多种剪法。
2。在玩玩剪剪中,体验嬉戏活动的欢乐。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探究报纸纸条各种剪法。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如何将纸条剪的更长。
活动打算:
阅历打算:幼儿会运用剪刀
物质打算:报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报纸
1。出示报纸,谈话提问:这是报纸,谁喜爱看报纸?
2。为什么许多人喜爱看报纸,报纸里有些什么?
3。老师小结:人们通过报纸刚好了解新闻和信息。
二、过期的报纸
老师出示一张过期的报纸,提问:
1。?有什么用?
2。过期的报纸可以玩吗?怎么玩?
3。老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能和我们玩。
三、好玩的报纸
(一)尝试玩“望远镜”
1。出示单筒望远镜,请幼儿尝试把单筒望远镜变得更长。
2。请幼儿尝试制作让单筒望远镜变的长。
(二)尝试如何剪更长纸条
第一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你从报纸上剪下一根纸条,越长越好,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最长”。
2。幼儿尝试
3。比较结果
(1)请幼儿讲解并描述,剪下的纸条是报纸的哪个部分。
(2)结论:报纸有长边和短边,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纸条长。
其次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小挚友想方法,还能把纸条剪的更长吗?”
2。幼儿探讨。
3。老师小结探讨结果:“假如把纸条长边和短边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你的纸条会更长吗?”
4。幼儿尝试。
5。比较结果:
(1)和第一次剪的纸条比较,幼儿发觉用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的方法剪出的纸条长。
(2)提出问题“用同样的方法剪,为什么有的纸条更长些?”请幼儿视察、探讨,找寻其中的隐私。
6。老师总结:在一张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同时还有许多好方法等待我们去发觉。
四、整理废报纸:纸团嬉戏
老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让我们玩的真快乐。这么多的纸条,仍下多惋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挚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团,纸团有什么用?(投、抛……)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活动延长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接着探究的愿望。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报纸干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
中班教案 篇6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样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一、感知、相识豌豆。
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视察)
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探讨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老师出示盒子。
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当放进哪个盒子里?
2、老师出示记录表,探讨记录方法。
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老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师:今日,你们今日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师:我们回家后,假如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活动反思:
今日的活动较为顺当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胜利的的缘由,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日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建了许多合作互动和思索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中班教案 篇7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阅历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识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识的详细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PPT、幼儿画册
1、推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
2025年中班教案7篇(经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