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
〔一〕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宜进展环境及绿化设计。办公建筑的主体局部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他建筑共建,或建筑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去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承受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应留有堆放场 地。
办公楼建筑基地掩盖率一般应为 25%~40%。低、多层办公楼建筑基地容积率一般为 1~2,高、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基地容积率一般为3~5,用地紧急的地区,基地容积率应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 5. 00m、进深大于 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需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裙房
一、二级
三级
耐火等级
四级
高层建筑
13
9
9
11
14
裙 房
9
6
6
7
9
其他民用建筑
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格外缘算起。
高层建筑的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 220m 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 的距离不宜超过 80m。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 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 5. 00m,消防车道上空 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终点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 15mX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 18mX18m。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二〕建筑设计
各类用房的组成与要求
(l)办公建筑应依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效劳用房等组成。
办公建筑应依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构造选型等状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敏捷分隔制造条件。
办公楼与公寓、旅馆合建时,应在平面功能、垂直交通、防火疏散、建筑设备 等方面综合考虑相互关系,进展合理安排。综合办公楼,宜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出入口, 组织好内外交通路线。
走道
A 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走道长度(m)
走道净宽(m)
≤40
>40
单面布房
1. 30
1. 50
双面布房
1. 40
1. 80
注:内筒构造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B.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缺乏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 1:8。
门厅
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依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 间等。
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C 严寒和寒泠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
采光
办公室、争论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设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
于 1:6。

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 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 。(8)窗
。 B.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亮幕墙〕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 70,屋顶透亮局部的
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20%,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 30%,透亮幕墙应具有可开启局部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高层办公建筑承受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D.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削减;空
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局部可开启窗扇。
(9)门
1m,高度不应小于 2m。B.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实行防盗措施,室
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高层办公楼电梯设置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主要楼梯及电梯应设于入口四周,位置要明显。
电梯布置的原则
使用便利。电梯应设置在进出建筑物时最简洁看到的地方,一般正对出入口并列
设置。
集中。为提高运行效率,缩短候梯时间,降低建筑造价,电梯应尽可能集中设
置。一般将电梯组集中设置在建筑物中心。
C 分层分区。超高层建筑中,电梯台数多,效劳层多,应将电梯分为高、中、低层
运行组。
D.分隔。电梯厅和建筑内主要通道应隔开,避开人流相互影响。电梯的布置方式为:
·在建筑平面的中心;
·在建筑平面的一边;
·在建筑平面根本体量之外。
高层办公楼电梯效劳的方式
。即一组电梯在建筑物的每一层均停靠开门。 B.分区效劳。在一般高层办公楼中,可承受奇数、偶数层分开停靠的方式,在超
高层办公楼中通常将电梯效劳区分区分段,以充分利用电梯的输送力量。有的在建筑物上部设置转换厅以接力方式为上区效劳。
电梯分区分段的标准
A. 10 层以下,承受全程效劳;10 层以上或更高承受分区效劳。B.分区应适当考虑到乘客在轿厢内停留的时间标准。美国的行程时间小于 1min
为较抱负,75s 尚可,120s 为极限。英国规定电梯行程掌握在60~90s 之间。我国宜酌情使用。
C.通过计算确定,一般上区层数应少些,下区层数应多些。(5)以下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
高度超过 32m 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6)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m²时,应设 1 台。
B.当大于 1500 m²但不大于 4500 m²时,应设 2 台。
C.当大于 4500 m²时,应设 3 合。 D.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7)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 B.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0 m²;公共建筑不应小
于 6. 00 m²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 00 m²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l0 m²。
C.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
,应承受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E.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
F.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承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办公用房
(l)办公用房宜有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并不宜布置在地下室。(2)办公室布局方式常见有以下四种:
单间办公室。在走道的一面或两面布置房间,沿房间的周边设置效劳设施。这些房间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房间的大小有所变化,但容纳的人数较少。
成组式办公室。适用于容纳 20 名以下工作人员的中等办公室。为利于布置家具,房间进深需要略大一些。
开放式布局。这是一种布置大进深空间的方法。家具位置可按几何形布置。 。具有随机设计的性质,完全由人工掌握环境,工作位置的设计反映
了组织方式的构造和工作方法。屏风、植物和贮藏用的家具均可用于划分活动路线,确定边界,并区分工作小组。
一般办公室承受 3600 开间及 5400 进深的平面尺寸。常用开间、进深及层高尺寸
尺寸名称 尺寸(mm)
开间 3000、 3300、3600、6000、 6600、 7200
进深 4800、5400、6000、6600
层高 3000、 3300、3400、 3600
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
值班办公室可依据使用需要设置,重要办公建筑设有夜间总值班室时,可设置专用卫生间。
一般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 m²,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l0 m²。 4.公共用房
(1)公共用房一般包括会议室、接待室、陈设室、厕所、开水间等。(2)会议室
A.会议室依据需要可分设大、中、小会议室。 B.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 30 罐左右,中会议室使用面
积宜为 60 前左右;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 80 m²,无会议桌
的不应小于 0. 80 m²。
C 大会议室应依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状况确定使用面积。会议厅所在层数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防火标准的要求,并应依据语言清楚度要求进展设计。
D.作多功能使用的会议室〔厅〕宜有电声、放映、遮光等设施。有 、电视会议要求的会议室,应有隔声、吸音和遮光措施。
E.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需设在其他楼层时,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 m²。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3)接待室 A.接待室依据使用要求设置,专用接待室应靠近使用部门,行政办公建筑的群众
来访接待室宜靠近圭要出入口。 B.高级接待室可设置专用茶具间、卫生间和贮藏间等。(4)陈设室
陈设室应依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专用陈设室应对陈设效果进展照明设计, 避开阳光直射及眩光,外窗宜设避光设施。
可利用会议室、接待室、走道、过厅等的局部面积或墙面兼作陈设空间。(5)厕所
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 50m,尽可能布置在建筑的次要面或朝向较差
的一面。
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C.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
排风装置。

·男厕所每 40 人设大便器一具,每 30 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 60m 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
·女厕所每 20 人设大便器一具;
·洗手盆每 40 人设一具。
注:①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②设有大会议室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③专用卫生间可只设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镜。
(6)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 m²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 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 m²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1. 40m。
5.效劳用房
(l)效劳用房包括一般性效劳用房和技术性效劳用房。一般性效劳用房为:打字室、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贮藏间、汽车停车库、自行车停车库、卫生治理设施间等; 技术性效劳用房为: 总机房、计算机房、电传室、复印室、晒图室、设备机房等。
打字室
、打字间、油印间、装订间等。B.打字间应光线充分,通风良好、避开西晒。
档寨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
可依据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分设假设干不同用途的房间〔如库房、治理间、查阅间或阅览间〕。
档案、资料库和书库应实行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紫外线等措施。地面应用不起尘、易清洁的面层,并设机械排风装置。
档案、资料查阅间和图书阅览室应光线充分、通风良好、避开阳光直射及眩光 。 (4)汽车停车库
《汽车库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 B.小汽车每辆停放面积应依据车型、建筑平面、构造型式与停车方式确定,一般为
25~30m2〔含停车库内汽车进出通道〕。 C.地下汽车停车库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设置排气通风装置。
·应设封闭楼梯间通至地面层,并不与上层楼梯间连通。
·设有三台以上电梯的办公建筑,宜将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停车库;该电梯于停车库内应设前室,前室门应承受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D.停放车辆超过 25 辆的汽车停车库宜设置驾驶员休息室,休息室应靠近安全出
口处。

(5)自行车停车库
2m。B.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楼层内的自行车库,自行车推行坡道宽度不宜小于1.
80m,坡长不宜超过 。坡度不宜大于 1:5。C.自行车每辆停放面积一般为 1~1. 20 m²。(6)卫生治理设施间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宜设垃圾管道。高层办公建筑设置垃圾管道时,应设前室,前室门应承受乙级防火门。
不设垃圾管道的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专用垃圾收集存放间。
·垃圾收集存放间应有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
·垃圾收集存放间应靠近电梯间,宜有专用通道运出垃圾。
·宜在底层设垃圾集中存放处,存放处应设冲洗排污设施,并有运出垃圾的专用
通道。

每层应设清扫工具存放室和清洗水池。6.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 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高层建筑内的多功能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30m;其他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 m²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 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 m²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 个不小于 1. 00m 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的规定。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
高层建筑办公楼

每个外门的净宽(m) 1. 20
走道净宽(m)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紧急照明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 时,应设置直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承受侧拉门、吊门和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 的防火挑檐。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阳台或凹廊。 B.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00 m²,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 50 m²。C.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 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C.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日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
的封闭楼梯间,但应承受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转变,首层应有 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承受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 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 10º,且每级离扶手 0. 25m 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时,可不受此限。 (12)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
屋顶方向开启。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承受耐火极限不低于2. 00h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承受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 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

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游园会
  • 文件大小1.43 M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