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大班科学教案经典(9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大班科学教案经典(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大班科学教案经典(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常特别简单疏忽的。小动物我们都要全力爱护它。为了进一步培育幼儿对小动物的宠爱之情,在本活动中层层深化地绽开,先让幼儿通过“做挚友”,视察发觉它们尾巴的不同,在相互讲解中激活幼儿兴致,在“捉迷藏”中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则本活动的重点顺当通过。再则,活动的难点“尾巴的用途”又在多媒体课件所设置的情境中得到解决。
针对我班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我先让实力弱的幼儿在来园活动中先接触了一下内容,信任这样在活动中,幼儿的发挥会均衡些。
目的要求:
1、相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学衡、欣赏。
2、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宠爱之情。
3、发展幼儿良好的视察力和操作想象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相识各种动物尾巴不同的样子;难点是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打算:
1、各种动物图片挂件若干。
2、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和象征物若干。
3、多媒设备及课件。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说说讲讲动物,欣赏动物,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
1、师:“今日,有好多小动物到我班来作客,这些小动物是谁
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让我们跟它们做做好挚友吧!”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讲解各种动物,老师指导幼儿比较它
们尾巴的不同。
3、集中幼儿讲解尾巴的不同。
师:“你同谁做好挚友,它的尾巴怎样的。”
二、幼儿独立操作。
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想来和你们做挚友,可它们把尾巴忘带了,我们帮它们装上尾巴吧!”。幼儿操作,并相互检查。老师巡回指导,刚好奖五角星。
集中讲一讲幼儿的操作。
三、玩“捉迷藏”嬉戏,相识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目的1)
1、师:“现在还有一些小动物要同我们玩捉迷藏的嬉戏,我们来找找它们是谁。”
2、幼儿找出小动物:猴子、牛、燕、袋鼠、松鼠、鱼、孔雀。
3、相识这些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小动物真马虎,身体藏好了,尾巴却露在外面,我们看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幼儿讲解,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初步了解尾巴的用途。(目的1)
(一)听录音,了解
1、幼儿自由讲。
师:“尾巴有粗有细,各不相同,那它们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解。
2、听录音。
3、再次讲解。学习词
(1)“平衡”(不摔跤,很平稳)。老师做不同动作让幼儿猜,再请幼儿做不同的动作,进一步理解;学习词
(2)“欣赏”(让别人观看,得到他人的赞扬)。
(二)看电脑,了解:设置情境“换尾巴”。
1、看电脑。师:“换尾巴后,发生了惊奇的事,你们猜是怎么回事。”
2、幼儿相互揣测,再讲解。
3、听电脑告知大家,再讲解。
4、集体给小动物换回尾巴。
五、动物舞会。
师:“今日,你们做了这么多好事,兴奋不兴奋,我们一起来扮演喜爱的小动物,参与它们的舞会吧!”
幼儿找喜爱的动物挂上,集体跳舞。
在音乐中跳舞,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留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学问,又有肯定的表达实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溢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细致视察,细心发觉,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子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简单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挚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操作试验材料进行各种组合探究,视察发觉蜡烛燃烧的好玩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育幼儿科学试验的仔细看法,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期望。
活动打算
1、每位幼儿三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亮的大杯子,一个透亮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煤体课件及展示台。
3、钢琴曲磁带一盘和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爱好,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激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出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挚友们好!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须要用我吗?
幼: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烧香时……
师:小挚友们说了许多,那我们来听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挚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的确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欢乐呢!
3、来跳烛光舞
师:小挚友!刚才蜡烛宝宝表扬了你们,那下面就请小挚友点燃桌上的一支蜡烛!
幼儿点燃蜡烛
师:烛光象什么?
幼:象小露珠、萤火虫、星星……
师:你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烛光吗?
师生听着美丽的钢琴曲一起跳烛光舞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挚友细致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一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被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得时候,发觉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试验。
师:这个方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呢?
请三位幼儿自己解说。
师:小挚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说:小挚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须要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终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须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在探究中发觉蜡烛燃烧的好玩现象。
1、师:小挚友!蜡烛宝宝还有很多好玩的隐私呢!你们想去找一找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隐私,不过我们做试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细致地看一看,耐性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细致地看、耐性地做,你们肯定会发觉这些大小不同的瓶子,盖到这些蜡烛上会发生一些好玩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觉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可以一个格子记一种现象,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常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究,老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同时留意激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细心、仔细试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沟通,请小挚友将自己发觉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沟通。
幼A:我发觉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B:我发觉瓶子一盖到三支蜡烛上就很快很快熄灭了……
幼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觉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昌泡泡的。
幼D:我发觉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火又变旺了。
幼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觉还是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F:我发觉我的瓶子变热了,上面还有黑黑的。(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后,师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的热,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究,验证。
1、师:刚才小挚友发觉了这么多好玩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哪种现象还没有发觉,再去做一做试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挚友沟通沟通自己试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试验,老师留意引导幼儿将各个好玩现象做一做。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探究环境中会发声的洞洞。
2、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活动打算:
1、音乐:吹口哨声、冲马桶声、洗衣机声等。
2、一些有洞物品的图片。
3、纸、笔。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猜一猜是谁在“唱歌”
1、放一段有洞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
师:我这里有不同的洞洞唱歌的声音,你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我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哦。
假如你猜到了,要放在肚子里不能书出来啊,举手告知我。
2、幼儿进行揣测
二、用肢体语言仿照所想到的洞物品
1、 激励幼儿用动作表示洞物品。
师:请人用动作来表示你想到的可以唱歌的洞物品,其他小挚友依据他的动作来猜。
2、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来做动作。
三、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1、请每位幼儿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师:我们把纸折成6小块,每人画出6种有声音的洞洞。
笔用完后要还原哦!
2、大家一起把画下来的洞洞放在主题墙上展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觉莫比乌斯环现象。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打算:
各种纸环、纸条、胶棒、剪刀、记录表、笔、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指嬉戏“变变变”。
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一个圈、变成两个圈
二、操作尝试,发觉莫比乌斯环现象。
1、操作比较没拧过和拧过一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分。
1)(出示纸环)纸环也来做嬉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纸环?
示范: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
2)幼儿操作。
你剪出了几个环?(一个、两个),将纸环送回家(两处)
为什么有的剪出来一个,有的剪出来两个?发觉了什么隐私?(没拧,拧过一次)
3)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
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环,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环。
2、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分。
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
1)幼儿再次操作拧过的纸环。
你剪出的纸环是怎样的?(将纸环送回家)
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
2)老师分别演示拧一下和拧两下的纸环。
3)请两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记录表记录并小结:拧一下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一个大环,拧两下的变成了两个相扣的`环。
3、揣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分,并自主操作验证。
拧三下的纸环剪开可能会变成几个环呢?拧四下呢?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操作:先拧、再剪。
3)沟通操作结果,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三、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发觉者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今日我们玩的纸环好玩吗?这是一种奇妙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环”。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觉了这种奇妙的纸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过山车、立交桥、机械传送带、打印机色带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课题生成:
在《可爱的鸟》的主题中,孩子们对鸟类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我们班饲养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但是一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发觉放在草地上的画眉鸟死在鸟笼里。孩子们围着死去的小鸟除了哀痛叹息之外,许多孩子都对小鸟的死因产生了剧烈的新奇心,有的认为是画眉鸟是被野猫咬死的,有的认为是关在笼子里闷死的,有的认为使吃坏了东西……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深厚的爱好,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引发孩子们探究鸟儿的死因的爱好,满意孩子们的新奇心理,萌发孩子们爱惜鸟类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视察、找寻、分析,了解简单使鸟儿死亡的缘由,培育幼儿的探究欲望。
2、情愿大胆表达自己的揣测,并乐意和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
3、萌发幼儿爱惜鸟儿、爱护鸟儿的意识。
活动打算:
1、。
2、供幼儿记录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刚才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班的画眉鸟死了,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二、探讨揣测小鸟的死因
1、上午的时候小鸟还是活着的,我们午睡的时候它就死了,你认为是什么缘由使小鸟死掉的呢?(幼儿自由探讨)
2、幼儿自由揣测发言,师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录
三、实地侦察,找寻小鸟致死的缘由
1、请幼儿做小小侦探,一起来到户外草地上视察画眉鸟的死亡现场
2、师生一起视察死掉的画眉鸟、画眉鸟呆的笼子和四周的草坪上有无可疑的迹象。
3、询问幼儿园内的保安叔叔,昨天晚上以及上午巡察班级的时候有没有发觉什么异样状况。
四、沟通自己的发觉,进一步探讨引起小鸟死亡的缘由。
2025年大班科学教案经典(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