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小学数学教案精品(7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小学数学教案精品(7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小学数学教案精品(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小学数学教案精品(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化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通过一道道练习题的细心设计,来体现以下特点:
  一、营造人文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只要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本人充分敬重学生,给学生供应表现的机会,增加胜利的体验,激励学生依据自己对平均数问题的理解进行阐释,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对全体,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充分敬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不以老师权威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视察问题、思索问题,使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做到课堂教学体现了敬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激励学生,从而提高人的教化原则。
  二、深刻的思维引领。
  本人在练习课教学中呈现的练均数问题过程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为着眼点,把学生学习中的“模糊点”,常犯错误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探究沟通中碰撞,使之明确错因,并主动纠错。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习题进行深度挖掘,举一反三,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导和渗透。这样的课堂设计会因习题的多元化而倍显生动精彩,使学生感到一股浓浓的数学味,体验到思维的快感,抵制错源,享受课堂师生的同等沟通的欢乐,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和环保教化。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利用有关平均数的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均数的定义
  2、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
  (一)基本训练
  师:我们已经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习题。
  1、推断:
  ⑴小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矮。( )
  ⑵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洁同学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果是93分,小明的语文成果是93分。( )
  2、小丽家这一星期用塑料袋状况如下图:
  看图填空:
  ⑴图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议是( )。
  3、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统计你家上个月用水状况,制成统计图:
  姓名合计










  用水量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后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化。
  (二)拓展训练:(课件出示)
  1、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买来5筐苹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组的成果好?
  4、选择题: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5、小丽期末考试中三门的平均成果是96分,其中语文是89分,英语是100分,她的数学成果是多少?
  6、小华期末考试中四门的平均成果是92分,其中语文是96分,科学和英语都是87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书,小丽有22本书。小芳送几本书给小丽,他们两人的书就同样多?
  三、练习小结。
  四、作业
  1、复习课本第42、43页的内容。
  2、做课本第45页的第5题。
  3、收集资料: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作用。
  附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的练均数的定义: 几个不相等数-----→相等的数










  (求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计算方法: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二)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驾驭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索方法.
  (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三)培育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难点:分清晰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打算
  1.口答.
  老师把5朵黄花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黄花多,还是少?
  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请优秀的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这样答:只有一种花,无法比较多少,再贴一种花,就知道黄花多,还是少了.
  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之后,老师在黄花的下面贴8朵红花.
  师:现在说一说黄花多,还是少.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再表述的精确一些,应当怎样说?
  生: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师:比较多少时,应当说清晰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操作.
  请同学拿出事先打算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
  师:第一行摆4个○,其次行摆6个△.请用手势把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部分表示出来.再把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表示出来.
  △比○多________个.
  算式:________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5,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老师行间巡察.
  师:第一行摆4个圆,其次行摆三角形,要比圆多两个怎样摆?
  生:先摆与圆同样多的4个三角形,使它们一一对应,再摆比圆多的2个三角形.
  师:其次行摆了几个三角形?
  生:其次行摆了6个三角形.










  师:三角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哪两部分?
  生:三角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和圆同样多的4个,另一部分是比圆多的2个.
  摆完后指名学生叙述摆的过程,老师完成板书:
  第一行摆○,○○○○
  其次行摆△,△△△△△△
  其次行摆6个△.
  2.教学例6.
  师:今日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殊留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
  板书: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师:红花只是3朵吗?
  生:不是.
  师:纸条盖着的'红花是几朵?
  生:纸条盖着的红花是5朵.(老师
  揭开盖着的纸条,露出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
  师:红花比黄花多3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










  师:现在要求红花有多少朵?怎样求?
  生:把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与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
  (3)解答.
  师: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用加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生:
  5+3=8(朵)
  口答:红花有8朵.
  师:算式中的5,3,8分别表示什么?
  生:5表示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3表示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8表示红花有8朵.
  (4)归纳.
  师:这个算式表示比5朵多3朵的数是8朵.
  请几名同学说一遍,每个同学自己小声说一遍.
  师: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就是把同样多的5,与比它多的3加起来.
  (5)巩固.
  师:求比7多5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7+5=12
  师:求比20多1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20+18=38
  (三)巩固反馈
  1.出示投影,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完成.










  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把图意叙述一遍.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哪种狗多?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花狗多.从花狗比黑狗多4只知道的.
  师:花狗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生:一部分是和黑狗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狗多的4只.
  师:怎样计算花狗的只数?
  全体学生做在书上.
  指名说7,4,11分别表示什么?
  2.独立练习.
  小民家有2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11只.有多少只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答:有________只母鸡.
  师:这道题哪句话最重要?怎样想?(提示到此,让学生先说思索过程,再解答)
  3.提高练习.
  (1)看图编题:
  (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
  (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依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
  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在复习打算阶段,通过设问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引起学生留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需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
  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和推理实力的形成.
  练习设计层次清晰,目的明确,有肯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问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学生打算:计算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计算器为人们解决详细计算问题、发觉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板书课题: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
  ⊙回顾与整理
  1.估算。
  (1)什么叫估算?一般怎样估一个数?
  ①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结果作出粗略的推断或估计叫估算。
  ②估算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这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它与实际结果相差最少。










  (2)举例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估算各应怎样进行?
  ①加法估算是把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和。
  例如:1586+3769≈6000
  ②减法估算是把被减数和减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差。
  例如:5160-3178≈20xx
  ③乘法估算分两种状况。
  a.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把另一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和这个一位数相乘。
  例如:816×3≈2400
  b.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例如:816×33≈24000
  ④除法估算分两种状况。
  a.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假如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假如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前两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求商。
  例如:8632÷3≈3000632÷9≈70
  b.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把除数十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假如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就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假如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小,就把被除数左起其次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再求这两个近似数的商。

2025年小学数学教案精品(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ifei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