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1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一)
文字部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
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 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
11 .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
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 ,综合研究著
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
19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
21 .隶书一般分为和。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
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1页 :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2页
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
24 .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图画文字
2.籀文
3.甲骨卜辞
4.钟鼎文
5.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 “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
么不同?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2页 :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3页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 (《孟子·梁惠王上》 )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庄子·天运》)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 《左传·隐公元年》 )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化字?
1.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烝民》)
《汉语专题(2)》作业(二)
词汇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每题 2 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
是《礼记·曲礼上》 :“奋衣,由右 (车的右边 )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
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3页 :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4页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
音词,举例说明:(20 分,每题10分)
(1)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
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 』昭文君见而谓之曰: 『闻客
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
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
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
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
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
(2)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
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源隰
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
衣食者也。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
何?”(《国语·周语上》 )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5分,每题 1 分)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殚传》 )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其遣归。”(《孔雀东南飞》 )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
(5)“尝与兄徽之、 操之俱诣谢安, 二兄多言俗事, 献之寒温而已。 ”(《晋书·王
献之传》 )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5分,错一处扣 1 分,不倒扣 )
义愤填膺
断发文身
防患未然
一语破的
一鼓作气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4页 :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第5页
久假不归
家给人足
度长絜大
放荡不羁
日薄西山
皓首穷经
安之若素
五、分析下面成语的结构:(10分,每题1 分)
掉以轻心
飞沙走石
富国强兵
空空如也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