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1页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苏洵的 《六国论》为例,叙说刘红丽老师对 “从课本出发的语
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学习文言文,我们通常只执著于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却忽略了它另外的价
值所在。古语有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一篇古文也恰似一
面铜镜,透过它所映照出的史实去咀嚼它所蕴涵的道理, 往往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而这也
恰恰是由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得以开展的意义所在。
其刘红丽老师《六国论》教学程序如下:


选定课题 提供资料 分配任务


收集并
形成文字 课堂交流 成果展示

整理材料





引发思考

1、选定课题。学习《六国论》时,学生对课文所提“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了质疑。
课堂讨论十分激烈,但由于缺乏资料,提出的看法难以自圆其说。
2、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并罗列以前所学课文中一些名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 如: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等。印发一些选自《中国古代史》等史书
的材料。
3、分配任务。以原小组为单位,或按相似观点自由组合。先确定好各组的组长,由组
长按组内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比如,负责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文字等。
4、收集并整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当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电脑上
网、咨询历史老师等途径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片等材料。
5、形成文字。确立观点之后,学生应以大量翔实的史实为论据形成文字,写一篇小论
文。
6、课堂交流。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并互相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之后,借鉴、吸收
其它小组的建议和意见,再查阅资料,并对原稿作最后的修改。
7、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小论文装订成册,作年级内交流或挂在班级书报栏作为一项集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1页 : .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2页
体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研究发现:从课本出发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它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
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 将相关文
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 既能促进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的深入理解, 又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触类旁通。研究最后形成一份 《前世不忘, 后世之师―― 〈六国论〉 研究性学习案例=,“六
国破灭”的 5 种观点,现实借鉴意义 6 条,学生优秀小论文3 篇。另外其他研究小组形成了
《走进李商隐的世界》、《屈原,荆楚的浪漫灵魂――〈离骚〉研究性学习案例》 、《览苏轼诗
词感东坡其人》、《关于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研究》等报告。
(三)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为例,叙说刘香老师对“从课本
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字,老师总喜欢精讲、细讲,而忽略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在
新教材的课文中,许多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就展示中国
民居风貌与民族心理。 教师应站在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 呼唤个体生命, 以自己的思维触觉,
对世界予以深度介入, 呼唤从生命主体的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 呼唤有呼吸、有韵
味的活生生的语言。 基于这种教学里理念, 刘香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引导
学生自觉地追求课后隐藏的东西。
教学活动程序:


收集整理
课内 布置问题 分配任务

材料
部分

小组交流 形成文字 总结发言


课外
自选新课题 分配任务 现场考察
部分


收集整理 课题交流 形成报告 成果展示


课内部分: 针对学生的阅读疑问,教师进行筛选,再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上升到最活跃的状态, 也使课堂气氛趋向高潮。教学过程中, 以
小组为单位, 人人参与, 让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 联系新旧知识,各抒己见, 形成书面文稿,
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开阔了思
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
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2页 : .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3页
把教材当成资源利用,深化了教学效果。
课外部分: 鼓励学生由课本出发, 观照社会, 选择和确定感兴趣的课题。 这些问题可以
是老师提供后学生的选择,也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 如在《胡同文化》的课内
讨论之后, 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到廿八都古镇实地考察。 部分学生还自发考
察了衢州的另外几处古建筑。
分组分工。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确定小组长,并对每位小组成员进行组内
分工。如每个小组内成员又分为采访员、记录员、资料搜集员、安全员等。根据需要,个别
学生可以身兼多职。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访谈表、记录本、考勤表等内容及时检查。
外出的准备工作。学生实地考察前要做大量的案头准备。确定采访、调研的对象; 明确
外出路线;采访员及其他人员职责分工; 外出时间上的安排; 外出提问的技巧及提问的内容;
临时应变技巧;外出设备的准备(如:话筒、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外出各种
表格资料的准备等方面。 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耐受挫折能力教育;集体协作、团
队精神教育等。最后对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形成实地调研报告。
研究发现: 从课文出发的研究性学习, 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
的视野, 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 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
大部分同学在搜集材料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上网查找下载文字图片资料, 以充实课
题。而大组讨论研究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碰撞、交流,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经过研
究性学习,最后形成《小胡同,大文化――〈胡同文化〉研究性学习案例》 、《文化飞地――
廿八都》、《衢州的建筑》等课题报告。
五、课题实验评价体系
“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强调以课本为触发点,或交流碰撞, 或实地考察,
深入领会文章以及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评价坚持从课本出
发、基础性与开放性并重、全面参与、促进学生发展、改进课堂教学等原则。
表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由学生或课题组填写)
课题名称 填表日期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
指导教师

课题
由来

课题
的现状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3页 : .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第4页

课题研
究方案

预期
成果

需提供
的帮助

表二:研究性学录与自我评价表
(由学生或课题组填写)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及次序 地点
参加活动人员
(记录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和过程得到的结果等)
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活 活动过程与结果: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737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