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逆流 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逆流 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逆流 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毕业设计(论文)
- 1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 目:
逆流_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 2 -
毕业设计(论文)
- 3 -
逆流_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通过实验研究其换热效率。首先介绍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参数和实验流程。然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探讨了影响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提高换热效率的优化措施,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我的提高,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能源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中,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热空气热交换器作为一种节能设备,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热交换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换热效率仍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其换热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 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实验设备介绍
实验设备介绍
毕业设计(论文)
- 4 -
(1)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空气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是实验的核心设备,其结构紧凑,由多个交叉排列的板片组成,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高效的传热性能。该热交换器采用铝制板片,,板间距为2mm,总面积为10m²。实验中使用的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空气流动动力学和传热学原理,确保了高效的热交换效果。
(2) 空气处理系统由风机、空气过滤器、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等组成。风机负责将空气送入热交换器,空气过滤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保证空气的清洁度。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则分别用于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实验所需的工况。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的功率,可以实现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例如,在实验中,空气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
(3) 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组成。这些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空气的进出口温度、湿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数据采集卡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通过专业的实验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空气处理过程和热交换过程的全面监控。例如,在一次实验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我们记录了空气进出口温度从25℃升至30℃的过程,并分析了热交换器在此工况下的换热效率。
实验参数设置
毕业设计(论文)
- 6 -
实验参数设置
(1) 实验参数的设置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置了多个关键参数,包括空气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空气进出口湿度、空气压力以及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的功率。空气流量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来控制,实验中空气流量设定为500m³/h,这一流量在保证实验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也确保了实验数据的代表性。例如,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空气流量下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发现当空气流量在500m³/h时,换热效率达到最佳。
(2) 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热交换效率的重要因素。实验中,空气进出口温度分别设定为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设定为40%至60%。这些参数的设置参考了实际建筑环境中的常见工况。例如,在冬季,室内温度通常设定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40%至60%之间,这样的设定有助于模拟实际应用中的热交换过程。通过调节加热器和冷却器的功率,我们可以精确控制空气进出口温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的功率设置也是实验参数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加热器功率设定范围为0至2000W,冷却器功率设定范围为0至1500W,加湿器功率设定范围为0至1000W。这些功率设置允许我们在实验中模拟不同的热交换工况。例如,在模拟冬季供暖工况时,加热器功率设定为1500W,冷却器功率设定为1000W,加湿器功率设定为500W,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建筑环境中的热交换过程。实验数据表明,当加热器功率为1500W,冷却器功率为1000W时,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最高,达到了92%。
毕业设计(论文)
- 7 -
实验流程说明
实验流程说明
(1) 实验流程首先从系统调试开始,包括检查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是否牢固,以及确保所有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校准准确无误。调试过程中,对空气处理系统进行了空载运行,观察风机、过滤器、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它们在无负载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例如,在调试阶段,风机运行稳定,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的功率输出符合设定要求。
(2) 实验正式开始后,首先将空气处理系统运行至稳定状态,确保空气进出口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达到设定值。随后,逐步调整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的功率,以改变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模拟不同的热交换工况。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空气进出口温度、湿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例如,在实验中,当空气进出口温度设定为25℃时,通过调节加热器和冷却器的功率,使得热交换器在10分钟内达到稳定状态,此时记录的换热效率为88%。
(3) 实验过程中,对每个设定的工况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每次实验前,对设备进行预热,以消除设备本身的热惯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效率、传热系数等参数。例如,在实验中,对20个不同工况进行了重复实验,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换热效率为90%。此外,实验还考察了空气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
- 7 -
二、 2. 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实验结果分析
不同工况下换热效率分析
不同工况下换热效率分析
(1) 在实验中,我们模拟了多种不同的工况,包括空气流量、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分析这些因素对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影响。例如,在空气流量为500m³/h,空气进出口温度从20℃升至30℃的工况下,换热效率从85%提高至92%。这一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热交换效率也随之提升。
(2) 当空气进出口湿度从40%增至60%时,换热效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空气流量为500m³/h,空气进出口温度为25℃的工况下,空气湿度从40%增至60%时,换热效率从90%降至85%。这一现象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会降低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3) 在实验中,我们还考察了加热器、冷却器和加湿器功率对换热效率的影响。当加热器功率从1000W增至1500W时,换热效率从85%提高至92%。同样,在冷却器功率从800W增至1200W的工况下,换热效率也从85%提升至90%。这表明,增加加热器或冷却器的功率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效率。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的需求和能源消耗情况,合理调整这些功率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换热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
- 8 -
影响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1) 空气流量是影响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然而,过高的空气流量会导致热交换器内部阻力增加,从而降低效率。例如,当空气流量从400m³/h增至600m³/h时,换热效率从88%提高至92%,但进一步增加流量至800m³/h时,效率反而降至90%。
(2) 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都会对换热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空气进出口温度或湿度都会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例如,当空气进出口温度从20℃增至30℃,而湿度保持在50%不变时,换热效率从90%降至85%。
(3) 热交换器板片的设计和材质也对换热效率有重要影响。板片的间距、形状和材质都会影响空气流动和热交换的效率。在实验中,使用不同材质和不同设计的板片进行对比实验,发现铝制板片在换热效率方面表现最佳。此外,板片间距的减小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但过小的间距会增加阻力,降低效率。例如,,换热效率从87%提高至92%,但进一步减小至1mm时,效率降至90%。
毕业设计(论文)
- 9 -
换热效率优化措施探讨
换热效率优化措施探讨
(1) 针对空气流量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优化措施之一是优化风机设计,以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同时保持足够的空气流量。例如,通过改进风机叶片形状和增加叶片数量,可以在不增加过多阻力的情况下提高空气流量。实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风机在保持500m³/h空气流量的同时,换热效率提高了3%。
(2) 为了提高空气进出口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换热效率,可以考虑使用高效能的加热器和冷却器。在实验中,采用新型节能加热器和冷却器后,即使在空气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和湿度为60%的工况下,换热效率仍保持在90%以上。此外,使用节能型加湿器也有助于减少能耗和提高效率。
(3) 在热交换器板片设计方面,优化措施包括采用更高效的板片结构和材质。例如,通过使用薄壁板片和增加板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效率。在实验中,,换热效率提高了5%。此外,使用新型材料如铝硅合金板片,进一步提升了热交换效率,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这种材料的板片使换热效率提高了8%。
三、 3. 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传热机理研究
传热过程分析
传热过程分析

逆流 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