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2024-2025学年.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2024-2025学年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2024-2025学年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
(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38年9月,英法两国政府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一事件被 称为:

《反共产国际协定》
《慕尼黑协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下列关于绥靖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3、《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中,以下哪个国家最早实行绥靖政 策?


C. 意大利
答案:A
解析:“集体安全”的失败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国际联盟未 能有效应对意大利在1935年对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的侵略。尽管国际联 盟通过了制裁决议,但由于缺乏实际执行力,特别是石油禁运未实施,使得制裁形同虚 设,无法阻止墨索里尼的侵略行为。这不仅暴露了国际联盟的无力,也严重削弱了 “集 体安全”作为国际秩序维护机制的可信度。
9、1938年9月,英法两国政府为避免战争爆发,与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被称为“慕尼黑阴谋”,下列关于慕尼黑阴谋的说法 错误的是:



,德国在军事上更加强大,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慕尼黑阴谋虽然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但其直接后果是让 德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领土,从而增强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因此,慕尼黑阴谋不是 绥靖政策的顶峰,而是绥靖政策的体现之一。B、C、D三项均正确,符合慕尼黑阴谋的 历史事实。
10、在二战爆发前,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了 “集体安全”的构想,旨在通过建立。然而,这一构想最终未能实现。以下关于“集体安全”构想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集体安全”构想强调各的责任
“集体安全”构想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
“集体安全”构想的失败是由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所致
答案:D
解析:D项错误,虽然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是导致“集体安全”构想失败的原因之 一,但“集体安全”构想的失败还有其他原因,如各国利益冲突、国际联盟内部矛盾等。 因此,将“集体安全”构想的失败完全归因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是不准确的。A、B、 C三项均正确,符合“集体安全”构想的历史背景和后果。
11、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的绥靖政策最典型的体现 是下列哪一事件?




答案:B
解析: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由英国、法国、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 尼黑会议上签署的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其苏台德地区割让给 德国。这一事件被视为绥靖政策的顶点,它不仅未能阻止战争,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其他选项均与绥靖政策无关或发生在绥靖政策之前。
12、以下哪一项不是“集体安全”理论的主要支柱?




答案:D
解析:“集体安全”的概念是指所有的 行为。其主要支柱包括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的有效运作、成员国间的合作与军事同 盟,以及通过经济和其他非军事手段施加压力来防止冲突。然而,”各大国之间保持势 力均衡”属于一种传统安全观念,强调的是通过维持各国力量对比的稳定来避免战争, 这并不直接属于“集体安全”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的绥靖政策 达到了顶峰。以下关于《慕尼黑协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确保欧洲的和平
,是协定达成的主要原因
C.《慕尼黑协定》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成为既成事实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答案:C
解析:《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签订的,英法德意四国领导人参加,协定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协定使得德国吞并捷克斯 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成为既成事实,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选项A、B、D都与历 史事实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C。
14、以下关于“集体安全”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集体安全”政策旨在通过
“集体安全”政策在二战爆发前后逐渐被西方国家放弃
“集体安全”政策并未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答案:B
解析:“集体安全”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法西斯侵略而提出的 国际合作政策。在“集体安全”政策中,苏联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主要倡导国。 实际上,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也都参与了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施。选项A、C、D 都符合历史事实,而选项B与历史事实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B。
15、绥靖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哪个事件 最能体现英法两国对纳粹德国采取的绥靖态度?

(“安舒斯”)

《慕尼黑协定》
答案:D
解析:绥靖政策指的是在二战前,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避免战争而对侵略者做出让 步的政策。其中,《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允许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 克的苏台德地区,以期满足希特勒的所有领土要求,从而确保“和平”。这一协定被认 为是英法等共处的一个显著例子。因此,正 确答案是D。
16、关于“集体安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集体安全”旨在通过所有爱好和平的
,“集体安全”未能有效阻止侵略行为
“集体安全”得到了所有大国的一致支持和参与
答案:D
解析:“集体安全”的理念是指全球或区域内的国家联合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 承诺和协作来抵御任何可能的侵略行为,确保各国的安全。然而,在二战前夕,尽管国 际联盟提倡这种思想,但由于多种原因,包括主要大国间存在分歧、缺乏有效的执行机 制以及部分国家如英国和法国倾向于采取绥靖政策,导致“集体安全”未能成功预防战 争的发生。选项D提到二战前“集体安全”获得了所有大国的支持,这是不准确的,因 为实际上并非所有大国都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一构想,尤其是当涉及到直接对抗纳粹德国 时。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简述《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并分析绥靖政策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下 的局限性。
答案:
n匕旦 可乐:
. 1938年,纳粹德国在慕尼黑会议中,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战争,采取了绥靖政策。
.国际社会对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未能采取有效制止措施。
影响:
.《慕尼黑协定》使得纳粹德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领土扩张,进一步壮大了其侵略
野心。
.协定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协定削弱了国际联盟的权威,使得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的制止力减弱。
局限性:
.缺乏对纳粹德国侵略行为的根本认识,过分依赖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忽视了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的权益,导致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的容忍度提高。
.缺乏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
.缺乏对集体安全的重视,未能建立有效的国际安全体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绥靖政策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慕尼黑 协定》签订的背景,包括国际形势、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以及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 其次,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影响,包括对纳粹德国、欧洲局势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最 后,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分析绥靖政策在当时的局限性。本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 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二题
试分析绥靖政策对“集体安全”理念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这一政策最终导致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国家行为进行论述。(15分)
答案: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在面对法西斯侵略时所 采取的一种妥协性外交策略。这种政策在短期内可能避免了直接冲突,但从长远来看, 它严重削弱了 “集体安全”的有效性,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集体安全”理念(7分):
绥靖政策鼓励了侵略者。例如,慕尼黑协定中英法两国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 克的苏台德区,这不仅未能满足希特勒的扩张欲望,反而增强了他的信心,使他 相信可以通过武力达到目的而不会受到有效抵制。
它破坏了国际社会对于《凡尔赛条约》和其他国际协议的信任。当主要大国选择 不执行这些条约时,其他小国也失去了依靠国际组织或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的信 心。
绥靖政策使得苏联感到被西方出卖,从而转向与纳粹德国签订《莫洛托夫-里宾 特洛甫条约》,进一步削弱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8分):
由于绥靖政策的纵容,德国得以迅速重整军备,增强军事力量,为后来的大规模 侵略战争做了准备。
英法等国的犹豫不定和妥协态度,让其他国家对是否应该加入抵抗法西斯的行列 产生了怀疑,降低了共同对抗侵略者的可能性。
法西斯国家意识到西方列强的软弱可欺后,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领土扩张,最终 引发了全面战争。
综上所述,绥靖政策通过削弱国际秩序、破坏互信机制以及直接刺激侵略行为,成 为“集体安全”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直接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绥靖政策及其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同时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 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之中。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指出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实质;
结合史实说明其如何影响到“集体安全”;
分析绥靖政策怎样促使二战爆发,强调因果关系;
论述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论据充分,体现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上述要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全面回答本题的要求,同时也展示了学生对于这 段历史时期的深入理解。
第三题
分析绥靖政策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慕尼黑协定》的具体内容,论述该政策对二战 爆发的影响。请在你的回答中提及“集体安全”概念的失败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绥靖政策是指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英、法等国为避免战 争而采取的一种妥协态度和策略。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一战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民众普 遍渴望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
.经济大萧条的影响: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各国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 内经济问题上,无暇顾及国际事务,削弱了它们干预他国事务的能力。
.军事准备不足:经过一战后,英法等国的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且对现代战争的准 备不够充分,担心无法迅速战胜德意日等轴心国。
.对苏联的不信任: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持有偏见,尤其是英法两国与苏联之 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不愿与之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
.对德国的误解:部分政治家认为希特勒只是想要恢复德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而 不是追求世界霸权。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最典型的例子,它发生在1938年9月,由英国首相张 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以及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签署。根据
协议,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其苏台德区割让给德”。这一事件 标志着“集体安全”概念的彻底失败,具体表现在:
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没有被邀请参加谈判的情况下失去了自己的 领土,这表明国际社会未能有效地保护小国免受大国欺凌。
英法等国希望通过牺牲别,但这 种做法实际上鼓励了希特勒进一步扩张领土的野心。
《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并没有停止侵略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备战速度,最终 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上所述,绥靖政策不仅未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同时也揭 示了 “集体安全”机制在应对法西斯威胁时的无力与缺陷。
解析: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绥靖政策的理解及其对二战爆发影响的认识。通过分析绥靖政 策形成的背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时国际形势的认识;而对《慕尼黑协定》具体内容的 讨论,则有助于理解该政策如何具体实施,并导致了 “集体安全”概念的失败。此外, 题目还要求学生思考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 的能力。
第四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原因:
.英法两国的统治阶级对战争有着深刻的恐惧和厌恶,希望避免重蹈一战覆辙。
.英法试图通过绥靖政策来稳定欧洲局势,避免战争爆发。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2024-2025学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5-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