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 年是新中国建立 60 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 60 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 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2009 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贴,音 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咬文嚼字》:100 例《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唉)(安)(碧)(砭)(残)(璨)(查)(齿)(筹)(粹)(得)(吊)(跌)(叠)(度)(范)(妨)(敷)(抚)(副)(覆)(竿)(躬)(工)(沟)(股)(贯)(桂)(合)(及)(脚)(胫)(剧)(肯)(匮)(蓝)(滥)(愣)(厉)(厉)(力)(力)(利)(两)(瞭)(临)(零)(龄)(啰)(马)(谜)(秘)(摩)(摩)(哪)(披)(气)(歉)(青)(屈)(雀)(融)(融)(丧)(擅)(申)(生)(事)(授)(题)(味)(像)(萧)(邪)(型)(省)(需)(旋)(炫)(雪)(徇)(涯)(延)(溢)(印)(映)(攸)(犹)(尤)(渝)(源)(源)(振)(至)(制)(质)(重)(州)大地《咬文嚼字》公布 06 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新华网上海 1 月 16 日电(记者赵兰英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16 日公布了2006 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
常用错别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