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教学反思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教学反思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教学反思篇
教学反思1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邻居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说;其次天他有丢了养,才懊悔没有听邻居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看法,仔细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实行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说明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说明清晰这个成语意思。在说明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渐渐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样做既培育了学生要依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先自己读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驾驭生字,采纳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缘由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教学反思2
这一篇简短又简洁的文言文,我用了三个课时才把它上完,但是就学生对学问的把握和对课堂的参加度而言,却是稀奇的好。深思缘由,可能是因为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一些技巧,详细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把不明白的字词自行解决;。学生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提问,会的学生来回答。假如都理解了,老师勾划重点字词,学生回答。
其次课时。(余)。老师以第一段为例进行点评,学生逐段写点评,老师巡察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段落的分析。,其他学生倾听并且记录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内容。学生发言时,老师适时的激励并夸奖学生,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念,许多往日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起手。此环节让老师看到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具备了基本的实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但是不够精确和深刻,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便拾阶而上,尝到了学习文言文的甜头,也初步知道了从哪些角度去分析课文。所以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索。
第三课时。“啊”字加入到课文中(余)。学生的爱好被调动起来,他们有各种答案,只要讲出道理就可以,不过老师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听完会觉得很有道理。。学生一眼便看出是“黠”,让学生说说狼的黠是怎样一步一步体现的,相对应的就是屠户的智。。
学生能够主动主动的自学课文,并且课堂氛围很好,充溢着正能量,所以这一课上的很顺心,很快乐。究其缘由,——文言小说。对于此类作品,首先须要学生驾驭文言学问,。,还须要老师运用一些小技巧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觉得有意思,而且相识到自己的进步,对语文的学习会更有信念。。在第一课时,学生提问不解词语时,有位学生问:“倾刻”和“久之”都是一会儿的意思,能不能调换位置?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很有意思。于是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和节奏舒缓等角度来分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所以了解学情,倾听学生发言很是关键。
教学反思3
我上了本学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开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要以电子白板的形式进行教学。“电子白板”对于许多人来说很生疏,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时间的细心打算后,我最终顺当的踏上了讲台。说实话,课前我有种种顾虑,怕白板运用不当出现问题,可是真正起先教学展示的时候,我已经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
结合了近阶段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春晓》这一课,并且选择了二(3)班作为授课对象,因为这个班级对古诗似乎颇有探讨。在课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打算,希望能和同学们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场。可是这一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似乎失去了平常的活力,都变得很“规则”,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从而也让我在“互动”两字上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好老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呢?
其实自己应当先从自身去找寻缘由,首先自己似乎太过于依靠了一名音乐老师的先天条件。在课的始终,我的高嗓音好像覆盖了学生的声响,或许也给学生造成了肯定的压力。假如自己能够以平和的看法和语言去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让学生不敢言,充分确定学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学问和培育实力的关系,主动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信任会给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课堂学问点的问题上,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去考虑如何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四拍子节奏的教学中,我自身很清晰它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可是在教授学生时,把次强这一拍基本上忽视了,假如长期这样的话,或许以后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在谈到反复记号的时候,我也是粗粗的讲了一下。我自认为他们已经能够驾驭,其实不然。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肯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发觉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去找一找反复记号的好挚友,假如找不到那说明要从头起先反复,假如找到了又应当怎么样呢?当学生问我在乐句上出现的1和2是代表什么意思时,我也是用了很简洁的话说明了一下,究竟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经验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课后,从中总结出了许多阅历和教训,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成了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4
今日,还是要做练习,昨天主要做了书上的3,4题,今日,把第4题变换个问法,再来做,第4题是:如本节课文图5—11的试验,假设从某时刻t=0起先计时,红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秒上升的距离都是10cm,从t=0起先,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秒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4cm、12cm、20cm、28cm……
在图5—15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请在图中标出t等于1s、2s、3s、4s时蜡块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描绘蜡块的轨迹。
这个题是练习位移的,合位移与分位移的关系,我想再通过这个题练习一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想练习一下加速度与速度改变的联系,速度改变与两个时刻速度的关系,也就是对于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要用一下其次章的试验的学问,得特s=aT2,还有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加末速度,再一半,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所加问法:1、求出1s,2s,3s,4s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并在图中标出。
2、求出0~1s,1~2s,2~3s,3~4s,每1秒前后速度的改变,并画出来。
选几个选择题再练习一下,如下:
10、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肯定比每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也肯定是直线运动
D、分运动的时间肯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等BD
11、已知船速大于水速,欲横渡宽为d的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头垂直河岸,正对彼岸航行时,渡河时间最短
B、船头垂直对岸,正对彼岸航行,实际航程最短
C、船头朝上游转过肯定角度,使实际航线垂直河岸此时航程最短
D、船头朝下游转过肯定角度,使实际航速增大,此时渡河时间最短AC
上了两节了,3班其次节,4班第三节,第四节休息一节,第五节是二班的课,三班11题只讲了一个问,四班10题只讲了两个问。
上课的做法是,让学生打开书,86页,把第4题再读一遍,原题是合位移与分位移的问法,咱们再看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状况,以及加速度的问题。我在黑板上把加的两个问法写在黑板上,由中间的玻璃砖上起笔,写到黑板的右侧,每个问写了一行。给同学们10多分钟的时间做,中间看学生做着费劲,又提示了一下,某时刻的速度是由两个分速度合成的,竖直方向的速度好办了,水平方向的速度怎么求,还记得期末考试的试验题吧,要用到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有得它s=aT2,同学们有的能做个差不多,但做起来好困难呀,这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差了,温德爽说第一秒内的水平位移是4cm,第一秒末的速度为什么会是8cm,这很正常,但他就是有点想不清晰,计算实力太差了,口算都能算出来,动笔算,算好半天也算不明白。
这节课这个练习题加问法,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很有好处,这对下节开平抛运动是个很好的铺垫,这个内容设计的`特别好,很有利于差学苗学校学生的学习。题多了反而不好,应当少而精,不能盲目追求量,要一点点,渐渐来,不能急燥,要求应有更好的耐性。
我这个题是这么讲的,讲的很细,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我讲得一字一板。
不写了,我要上课去了,上午最终一节,第五节,是二班的课。
中午回家吃了点饭,上网看了一下《物理教学反思笔记》,有20xx多次点击了,好热的贴子,心里很兴奋,回了几句,然后就关了电脑,来到学校,办公室还上着锁,打开锁,取出笔记本电脑,放了一首丁香花,一边放,一边打开了没写完的文章,启动万能五笔,在wps20xx中起先了我的文字驰骋。
二班的课,同学们把书翻到86页,做一下第4题,同学们说做完了,那就讲吧,我在黑板上画了直角坐标系,横轴很长,纵轴较短,标上了x,y,物体在1秒末的水平位置是4cm,竖直位置是10cm,在坐标系中描点,第2秒末的位置在哪呢,水平位置是12cm处对不对,学生许多说对,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因为太前两个班我已经领教过了,好好看看题,每1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4cm、12cm、20cm、28cm……是什么意思?我在横坐标上4cm的点后画了一个曲线代表其次个1秒的位移是12cm,然后画了一个点,这个点跟原点的距离是16cm,在其次个点的位置在离原点16cm处,许多同学就这么点意思也读不出来,而且这是在其次章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练习了几遍,我的嘴皮子都摩薄了,说归说,还得把把其次个点又找了出来,一个时刻对应的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位置,一段时间对应的是位置的改变,也就是位移,0到1秒末这段时间的位移是,我在黑板上画,0到2秒末这段时间的位移是,也在黑板上画出了,1秒末到2秒末的位移是,在黑板上画,这每个位移又是由水平方向的重量和竖直方向的重量合成的,在黑板上画,下面该你们再做一做了,仿照一下,看能不能仿照上来,同学们纷纷动笔画,这些学生仿照实力太差,真是想出他们是怎样从小学到初中,又到中学的,中国的教化改革好失败。
又过了几分钟,我说,书上这个题的目的是为了练习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咱们再通过这个题,练习一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再看看速度的改变,这与加速度有关,与合力有关。我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问法,同学们再做一下,说着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问法。
看同学们干比划,就是比划不上,我提示了几句,运动到某点的速度具有水平方向的重量,竖直方向的重量,这时的瞬时速度是这两个重量合成的,现在知道竖直重量,只是不知道水平重量,把此时刻的水平重量求出来是个关健,并在黑板上画了速度的方向,是切线方向,对吧,它是由两个重量合成的,并把它画出来了,水平方向的重量是由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确定的,是利用期末考试的试验题的方法,有两个学问点,一是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另一个求加速度,好好想想,做吧,然后就到下边走走,看同学们做,只见同学们,捂捂扎扎,真是笨的要命,苏东明问,老师,你那是画的速度时间图象呀,我这个气呀,不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坐标,标上v,t,这才是速度时间图象,这个是分速度,合速度,都是速度,哪来的速度时间图象。
又等学生做了一会,有的学生不仔细做,在那玩,我板着面孔说,仔细做,个别的学生不再玩了,看着他们在本上写写算算,心里暗笑,真听话,我好象在放猪,他们现在的思维实力不是一天两天混成的,也是日积月累呀,开讲了,水平方向上其次秒末的速度怎么求呢,在黑板右侧画了一个纸带,其次章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试验,打点计时器,,,为了便于测量,我们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任何一个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也就是前一段距离加上后一段距离,再除以2倍的T,在这个题中的水平速度,第1秒末的瞬时速度就等于4加12等于16,再除以2秒,就是8cm每秒,在1秒末的点上画出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8,竖直方向的速度是10,画出合速度,是切线方向,所以合速度的大小是根号下164cm每秒,在黑板上画出来,其次秒末的水平速度是12加20等于32,再除以2,是16cm每秒,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同学们在算算后面的两个吧,同学们又开算,终于是能明白,又会点了,我看有的同学画的水平点不对,上面标着1秒,2秒,距离一样,画出来的图象是直线,这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不是速度时间图象,这个横轴是x,并不表示时间,指的是距离,但学生却会认为是时间轴,这脑袋是怎么想的呢,我说,你们这脑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小学老师,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学的,真是愁死我了,你们真是猪都不如,好好学,过两年就能撵上我了,就能赶上猪了,同学们笑。
下面看其次个问,0时刻的速度没有水平重量,竖直重量是10,这就是此时的速度,1秒末的速度竖直方向是10,水平方向是8,这个是合速度,看0时刻的速度与1秒末的速度变了多少,在黑板上画出矢量图,速度增量是水平的,大小是8cm每秒,再看其次秒末的速度与第三秒末的速度,在黑板上画出矢量图,速度增量也是8cm每秒,这个速度增量可以用另外的公式算,板演,得它S=aT2,得它S是8cm,T是1秒,所以加速度是8cm每2次方秒,1秒钟的速度增量就是8cm每秒,后边最终一个点的速度矢量图边讲边画,后面还有,就点点了,接着拓展,速度变的缘由是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得它V=at,有加速度的缘由是有向右的恒力,把这个图顺时针转90度,用手比划,这个竖直向上的速度,就成了水平的了,水平向右的力就成了竖直向下了,就可以看成,手中拿着粉笔头,水平抛出,在空气阻力忽视的状况下,就是平抛运动,学生点头,我讲这个题的目的是为了学抛运动,这个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们再细致想想这个题,好好仿照一下吧,然后我的手往下一低垂,不要撩下爪就忘了,咱们都属耗子了,不要这样,仔细点,不能学点,立刻就忘了呀,学生们笑。还有不到1分钟了,后两个选择题就不讲了,我等了等,铃响了。
反思:这节课上的很胜利,面对这样的学苗,真是没方法,但的确有好多学生在仔细地学,老师的信念来源于对教化的反馈,虽然有的学生学不会,但还有那么多同学在学,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劝慰,这种执着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的,但我现在依旧执着,我不能要求全部的孩子都一样,人与人是不同的,生下来,基因就不一样,怎么能让他们一样呢,不管怎样都要有第一名和最终一名的,只要他们能仔细的跟着你学,这就足够了,足可以使你不辞辛苦的为他们努力工作,而不是混一天是一天,抓住学问点,找到学生的出错的地方,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教学反思5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挚友,他们天生就特别喜爱小动物,对于奇妙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颖 和簇新。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嬉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许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日,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嬉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快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起先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同时也让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的确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始终都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确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知大家,比比谁是最精彩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识字、朗读都顺当过关。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洁,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给他们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采纳男女生对读、拍手读、跺脚读等形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观来参加学习活动,使课堂充溢了活力。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其他动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点,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育收集信息的实力。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沟通、处理,仿写小诗,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孩子们写出的一首首小诗,让我感受到,这样的教学是很有效的。
教学反思6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美丽,词语丰富,句子改变错落有致,特殊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的绘声绘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奇妙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让学生主体参加。
学生的语文实力主要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而渐渐培育出来的,不是完全依靠老师教会的,所以,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环节中,我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同学们跟着作者一起去钱塘江大堤上去观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的爱好,然后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如:学生看完“潮来时”课件后,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改变的句子,在老师和图画的'引领下,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美的蕴意。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学生在看到潮水的图片和听到潮水的声音时,发出阵阵惊叫声,从而学习留意力也相对集中了一点。
但这节课中的存在问题也许多,可能师生的磨合时间较短,相互还没能适应,所以教学节奏很慢,2个课时的内容上了4个课时还没有完成全部的练习;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很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这可能跟我课堂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还不到位有关。总的来说,这课书的教学算是失败的了,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善。
2025年教学反思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