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学校: 大树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 时间: 年月日
目
标
;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限整厘米数)
。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问题导入5
自主探究20
巩固拓展12
梳理整合3
操
作
流
程
看+说+做
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看+讲+想+做
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做+小动+大动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教学
反思
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 时间: 年月日
目
标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
。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问题导入5
自主探究20
巩固拓展12
梳理整合3
操
作
流
程
问+想+做
: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厘米呢?10厘米呢?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看+讲+想+做
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做+小动+大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教学
反思
课题: 认识线段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 时间: 年月日
目
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
教学难点
画线段的方法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问题导入5
自主探究20
巩固拓展12
梳理整合3
操
作
流
程
问+想+做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看+讲+想+做
感知线段的直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3、从
护理伦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