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疹防治知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疹防治知识
2010-03-11 09:27:2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没有患过麻疹的,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
由于计划免疫的开展,目前相当一部分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典型,易与风疹、幼儿急诊、病毒疹、荨麻疹以及水痘、湿疹、猩红热、药物疹等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病原
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该属中各病毒有抗原交叉。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直径为120nm-250nm,球形,有包膜,包膜上有突起,含血凝素和血溶素,病毒对热不稳定,对紫外线、γ和β射线敏感,脂溶剂、乙醚、氯仿可灭活病毒。麻疹病毒为单股RNA,负链,不分节段,基因组全长约为16kb,有6个结构基因,编码6个主要结构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 N);磷酸蛋白( phosphoprotein, P );膜蛋白( matrix protein, M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血凝素蛋白( hemagglutinin, H );依赖于RNA的 RNA聚合酶( large protein, L )。H和F为糖基化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在保护病毒感染时具有重要意义。H具有凝集和吸附猴红血球特性,F具有膜融合特性,H和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结合吸附到细胞,并且与F共同作用,诱导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使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监测.
(一)对疫苗接种率(初免和复种),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确定易感人群,预测和控制麻疹暴发。
(二)监测麻疹病例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析麻疹病例的年龄构成、免疫史及流行病学特点。
(三)血清学监测,麻疹爆发时至少要做部分病人血中麻疹IgM抗体确证。
(四)病毒学监测,必要时分离病毒,监测病毒的基因型及传播来源。
 
临床表现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一)典型麻疹(classic measles) 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二)麻疹并发症肺炎,以巨细胞肺炎为主,中耳炎

麻疹防治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rl2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