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
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
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 毫米、 1 分米、 1 千
米的长度观念和 1 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 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 6 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
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1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2页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 9 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
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 6 课时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2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3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
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 “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 5 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
上来认识“秒”,建立 “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
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 4 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3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4页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对表内乘法的拓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和笔算乘法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
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
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
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约 10 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
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
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
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
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
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4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5页
母一般不超过 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
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
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编排特点如下: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 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
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 约 5 课时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可能性
单元教材分析:
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
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因此,课标把 “统计与概率 ”作为学习内
容四个领域之一提出,可见地位的重要。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
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
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例 2 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
小。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5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6页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小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白概率不等同于运气,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改变。
单元课时安排: 约 4 课时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谁掌握了数学思想谁将终身受益。以往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
各部分知识之中,新课程不仅这样,而且还把数学思想作为一个专题系列来进行教学。数
学广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教学。如,二上数学广角是排列组合,三上也是排列组合,
三下是学集合思想,四上是统筹思想,四下是植树问题,五下是编码问题等等。排列组合
与概率关系十分密切,排列组合知识是学习概率的准备知识。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简单的
排列组合,这儿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
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
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
过程和结果。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单元课时安排: 约 4 课时
第十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6页 : .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第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454 KB
  • 时间2025-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