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物联网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使用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物联网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使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物联网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使用
冯伟忠 刘国洁 王琦
摘 要: 会计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然而,在新经济与新技术的驱动下,传统业态的模式变革对单纯财会信息的治理功能提出了挑战,管理会计信息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物联网经济的特征分析入手,系统阐述物联网技术驱动下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对会计信息使用的深刻影响,突出了以海尔共赢增值表为代表的管理会计信息载体在物联网经济下企业内部治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探索或践行物联网业务模式的众多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Key: 物联网;会计信息;共赢增值表
: F 230
文献标志码:A
The U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conomy:
Based on Haiers Win-Win Value Added Statement
FENG Weizhong LIU Guojie WANG Qi
(College of Busines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However, driven by the new economy and new technolog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has challenged the governance function of pur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conomy,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model driven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n the u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rrier represented by Haier′s Win-Win Value Added statement i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conomy, 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companies exploring or practic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usiness model.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n-win value added statement
2019年10月20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功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互联网的应用延伸和进化(胡祥培等,2015),在实现网络空间内交易主体之间特定物品信息及时、精准传递的同时(Weber,2013),也使得用户需求偏好发生了变化,消费行为呈现出“实时性”特征(Weinberg et al.,2015;胡斌等,2018)。
为了灵活契合消费需求的变化,供给侧的技术投入与业态结构也呈现出一种适应性调整(周密等,2018),并逐渐从线上线下的传统“买卖”市场发展成为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的针对用户需求的“网络化”供给模式。然而,新业
态下经营活动的异质性将对传统会计信息的评价质量和治理功能产生影响(张新民等,2019)。囿于单纯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探索非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孙铮等,2006),将对解决物联网情境下供给侧企业的内部治理大有裨益。
本文以物联网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使用为核心,在阐明物联网业务特征的前提下,分析解构海尔集团从“企业科层”向“创客平台”的模式转型(即从“经营主体”到“投资主体”的身份转换)中,是如何创新使用“共赢增值表”实现对集团旗下3000余家小微企业的有效管控,可为物联网驱动下的会计信息创新使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1 文献回顾
物联网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变革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先提出,被誉为信息产业变革的“第三次浪潮”。我国早在2010年就正式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信息化构念来看,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技术实现物理空间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的应用延伸和进化(ITU,2005;张滢,2011;薛洁,2012;胡祥培等,2015;吴功宜等,2019)。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平台企业已由2015年的260家增长至2017年的450家(IoT Analytics,2017),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已由2008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1510亿美元(IoT Analytics,2018)。
特别地,在物联网经营业态下,面对用户消费行为的需求迭代、产品复购等显著特征,基于会计利润的业绩激励措施仅仅能匹配经理人决策管理努力程度的部分价值,其当前努力的未来价值则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片面追求会计利润可能会造成代理人的“短视”,扭曲经理人的决策管理行为,忽略企业战略性的
长期目标。此外,单一的利润数据也无法直观反映决策代理的行为实质(例如会计利润无法直观地甄别数据变动背后的动因是对已有库存的销售还是对用户需求迭代的契合与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非会计信息日益受到关注(Plumlee et al.,2008;Dhaliwal et al.,201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4)、普华永道(PWC,2001)、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2013)也开始强调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整合,强调以综合报告的形式(尤其是对商业模式的信息披露)来反映企业的经营信息。然而,相比于会计信息的可获取性(特别是上市公司公开的财报数据),非会计信息在获取成本与难度上相对较高,并且较低的可比性特征会导致不同认知水平的投资主体对非会计信息产生较大的解读差异(连立帅等,2019)。不仅如此,由于非会计信息较差的可鉴证性(很难证实或审计),甚至可能会被决策代理人用来误导投资者(Healy和Palepu,2001;程新生等,2012)。
文献小结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物联网企业的治理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会计信息或是非会计信息的选择和使用也并没有形成一种标准范式。基于此,本文以物联网新经济驱动下海尔集团的商业模式变革(以“海尔酒知道”为例)为分析起点,通过对海尔“共赢增值表”应用的研究,突出了管理会计信息在物联网企业内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物联网驱动下会计信息的创新使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2 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的网络化战略
2012年,海尔正式宣布进入集团发展的第五个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从传统家电产品制造商变革成为面向用户的网络化创客孵化平台成为集团转型的战略目标。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变革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从产品经济到互联网经济实现了客户与供应商的线上交易,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经济,而物联网经济强调的是个性化体验与用户黏性的体验经济。在物联网经济下,企业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所拥有,物联网平台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基于此,自2013年起海尔集团就开始逐步推进物联网时代下的自我颠覆。为促进集团战略转型的纵深化,海尔把一万多名中层管理干部从传统科层制度中解放出来,从被雇佣者、执行者转变为创业者和动态合伙人,在集團内部组建起一家家自主经营体(小微企业),海尔通过这数千家自主经营体实现着不同领域资源的充分整合,并逐步建立起了物联网时代下的共创共赢新平台。同时,海尔重点把“一薪一表一架构”融入对小微的管控系统。其中,“一薪”为用户付薪,“一表”就是共赢增值表,而“一架构”指的是小微企业对赌协议。
海尔小微的“网器化”转型
“酒知道”“溯源海尔”,是集团全力打造的物联网智能化酒业平台。2013年,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消费的行为特征,用户参与交互及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与快速化,推动海尔集团从“以卖家电产品为中心”向“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中心”的深度变革。而对于海尔酒柜业务的物联网进程来说,如何将进口酒品零碎的数据和复杂的程序以专业的水准呈现给用户,成为海尔酒柜业务跨越网络化门槛的迫切要求。
2014年下旬,经海尔酒柜业务科研小组集中研讨,集团决议投资成立小微企业——“海尔酒知道”,重点聚焦红酒行业数据平台建设。次年2月,“酒知道APP”正式上线,立足进口红酒的信息识别,能为用户提供进口红酒的产区、葡萄品种、餐酒搭配、价格信息和防伪溯源等十余类百科全书式信息,以期推动海尔酒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随后,“酒知道”针对用户需求反馈进行了版本迭代,扩充平台数据量,汇集了超过80万种进口红酒信息,满足了大多数用户对红酒信息的知识获取。此外,“海尔酒知道”积极与诸多著名酒商建立合作关系,在“酒知道”APP应用上新增“每日荐酒”和“收藏”板块,在为用户推荐性价比高的进口酒品的同时,也避免了酒品信息重复搜寻的困扰。
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全球家电调查数据,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海尔酒柜业务2015年的品牌份额出现大幅下滑,%%。海尔集团也在2015年报中明确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重塑家电行业的运营模式与盈利模式,倒逼企业战略、运营模式、组织架构的转型升级。
2016年3月,历经数月技术攻关,“海尔酒知道”实现了数据平台与海尔酒柜的程序对接。随着接口协议的持续完善,海尔酒柜的用户只需下载“酒知道”APP应用程序,便如同拥有了一名专业的“随身侍酒师”,可随时远程控制海尔酒柜的温度和湿度参数。不仅如此,“酒知道”平台还邀请酒仙网、品尚红酒、买买酒等多家酒类电商入驻,以满足用户一站式购酒需求。
2016年12月,在经过半年多的市场检验后,以识酒、荐酒、侍酒、卖酒为主要功能的“酒知道”平台却收益惨淡,对于集团酒柜业务的助推效果更是收效甚微,%。经一番
市场调研后发现,国内红酒市场虽已到达千亿元的规模,但红酒消费的场景仍然主要集中在餐厅酒店,跳过主要用酒场景而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市场契机尚未到来。
2017年3月,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研究,“海尔酒知道”开创性地提出“共享酒柜”模式,以放置于餐饮场所的海尔高品质酒柜为载体,为酒品进口商、餐饮酒店和终端用户打造了一个进口酒品的共享平台。进口酒商根据“酒知道”平台数据直接将酒品铺设在餐厅的海尔酒柜,用户进入餐厅在“酒知道”平台下单后可直接从海尔酒柜中取酒,餐厅根据平台销量数据分享收益。
2017年4月,“海尔酒知道”逐步加紧了线下合作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加强与国内知名一手进口酒商的深度合作,在确保进口红酒品质的同时,试图通过改变进口红酒的传统供应规则,为买卖双方创造出更大的收益空间;另一方面,立足国内一二线城市,持续扩大线下合作餐厅的辐射密度,除了根据不同场景特色匹配差异化的酒品铺货方案,还免费向餐厅提供海尔酒柜以降低餐厅的资金投入并提升线下合作的意愿。同年5月,“酒知道”还与城市窖藏等知名酒窖签订红酒的存管和配送协议,以保障“酒知道”进口酒品的理想仓储环境与冷链物流。
物联网驱动下的组织架构重塑
2017年,在明确“电器网器化”战略转型目标并提出“共享酒柜”物联网模式后,“酒知道”组织架构也随即在原先酒柜科研小组单一架构的基础上增设采购、运营和物流等核心职能部门(如图1所示),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酒知道”“共享酒柜”的进口酒品分别来源于中粮名庄荟、中船英特酒业等少数知名大型酒商。公司采购部门人员结构相对精简,主要职能是通过挖掘上
游优质酒商资源,以获取“保真、保质、保价”的进口酒品,而酒品品类和数量的采购标准则依据平台运营部门实际经营数据的分析结果。
“酒知道”运营部门分为线上运营和线下运维两个部分。其中:线上运营团队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分析终端用户的实际消费数据,制定出酒品采购、铺货补货、物流配送等执行方案;线下运维团队又可细分为商务拓展和管理维护两大职能,经商务谈判并确立合作关系的线下商家将移交给管理维护小组,负责产品设计、人员培训、收益结算等具体事宜。
由于采取了完全外包处理,“酒知道”物流部门仅配备了数名专职人员分别负责酒柜配送、酒品铺货和后续补货。在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方面,酒品的仓储和物流能力是“酒知道”最为关注的。物流人员会根据“酒知道”平台显示的线下销售数据直接向酒柜所在地最近的外包服务商下达酒品的配送指令。
研发是“酒知道”网器化转型的生命线,集聚酒商端、用户端、餐厅端、物流端智能共享功能的研发业务,配备了一支规模达数十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主要负责海尔共享酒柜和“酒知道”平台的技术开发工作。目前,海尔“酒知道”研发团队已经实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进口酒品识别和溯源领域的成功应用。
物联网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变革
国内进口红酒消费虽然主要集中于各类餐饮场所,但主力消费场景下所饮用的酒品并非来源于场景本身,大都属于用户自带。在某些高档用餐环境下,用户甚至宁愿支付高昂的开瓶费、侍酒费或服务费。
物联网经济下的会计信息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