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及过程控制.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及过程控制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及过程控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及过程控制
 
 
Summary: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之一,针对深化设计、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其施工要点控制进行探讨。
Keys: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1、引言
近些年我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正经历着从建造粗放、工业化程度低、高材料损耗的传统行业向绿色、环保、工业化转型的过程。而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可以有效地缩短工期,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力,并大幅提升施工质量。所以在未来,采用更加环保的装配式建筑代替传统现浇建筑将是建筑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传统现浇建筑,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以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三期项目为例探究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碰到的
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以及施工中主要施工要点如何把控,为类似装配式工程提供借鉴。
2、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为6栋科研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最高12层,,总建筑面积160575m2。地下室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中预制构件为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

1号楼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号楼~6号楼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7、8号楼采用钢结构。1号楼首层、,,楼板厚度110mm、120mm、130mm、150mm、180mm、200mm和280mm。2号楼首层、,,楼板厚度120mm、180mm、200mm和250mm。3-6号楼首层、、,,楼板厚度100mm、120mm、150mm和200mm。
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地库顶板厚180mm、250mm、280mm、300mm,*、*、×。180厚顶板板面、板底配筋为双向******@150;250厚顶板板面、板底配筋双向******@150;280厚顶板板面、板底配筋双向******@170;300厚顶板板面配筋为双向******@170,板底配筋******@170,******@170。

工程预制构件分预制竖向构件和预制水平构件,预制竖向构件包括框架柱,预制水平构件包括楼板、楼梯、框架梁。
1号楼:预制柱:3~12层;预制梁:2层~屋顶层;预制板: 2层~屋顶层;楼梯:1~12层。最大预制构件单体为预制柱,。。
2号楼:预制柱:2~10层;预制梁:2~屋顶层;预制板:2~10层全预制板;预制楼梯:2~10层。最大预制构件单体为预制梁,。。
3、6号楼:预制柱:3~5层;预制梁:2~屋顶层;预制板:2~5层全预制板;预制楼梯:2~5层。最大预制构件单体为预制梁,。、。
4、5号楼:预制柱:2~5层;预制梁:2~屋顶层;预制板:2~5层全预制板;预制楼梯:2~5层。最大预制构件单体为预制梁,。、。
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座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应高于被连接构件混凝土强度10MPa以上,且应满足下列要求:砂浆流动度(130~170mm),1天抗压强度值(30MPa);预制楼梯与主体结构的找平层采用干硬性砂浆,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15。
表1:各预制构件统计表
号楼
竖向PC构件
水平PC构件
预制柱
(个数)
最重
构件
预制
楼梯
最重
构件(t)
预制梁
最重
构件
预制板
最重
构件
(个数)
(个数)
(个数)
1
88

40

660

1928

2
72

36

1095

1626

3
40

16

323

761

4
48

16

450

824

5
24

8

306

665

6
40

16

324

761

3、工程特点和难点分析
本工程采用的预制结构主要关键点为:预制PC构件的厂内制作、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PC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存放措施;现场装配构件的吊装及临时固定牢固措施;施工配套机械如何选用;预制结构之间及其和现浇结构的主要连接节点施工;连接节点防水如何处置。
:装配式梁柱构件的临时固定连接方法、校正方法及应用工具;装配吊装时的误差控制;混凝土抗裂措施;施工工序控制与施工技术流程;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产品的保护。
:施工工序控制与施工技术流程、预制构件的运输、场地存放要求及产品保护;构件吊装方法(含测量、放线、临时
支架、精度调节);现浇接头节点处的钢筋施工措施;现浇接头混凝土施工措施;装配式结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产品的保护、产品损坏后的修补。

1)构件吊装风险较大
本工程装配式结构采用PC预制构件,须采用大型起重机械(重型塔吊)进行现场吊装施工,由于起吊高度及PC构件重量均较大,加之部分构件形状复杂,因此对吊装施工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
对此项目团队根据塔吊的性能参数、塔吊的位置、以及各预制构件的重量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保证吊装时各机械都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以内。1#和2#楼分别设置两台STT553重型塔吊臂长50m,基础落在核心筒电梯井道内,后期采用500T汽车吊在停靠在北侧基坑硬化道路上进行拆除。其余塔吊由于建筑物层高相对较低,故塔吊外附在主体结构边,并留有安全距离,均能做到塔吊基本覆盖主要单体。
2)场地规划、构件管理难度较大
本项目共有6栋预制装配式建筑,根据预制装配式上部结构施工的特点,其对于运输道路与堆放场地的要求高、以及对于塔吊资源占用及选型要求也很高。
对此项目团队在PC深化设计阶段派专业技术人员与其对接,让设计人员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现场场地在满足了预制构件的堆放需要后,再考虑作为其他材料的堆放场地。堆场的要求为每栋楼塔吊覆盖区域布置一个堆场,均布置于地库顶板上,靠近号楼。为避免预制构件厂产能与现场进度脱轨,堆放场地规划大小按满足1个楼层预制构件的堆放要求设置。
3)预制构件运输要求高、自重大、堆放场地需求面积大:本工程成品预制构件单块自重大,,运输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易损坏构件;单层预制构件数量大,水平预制构件堆场占地面积广,需利用已有塔吊允许吊装半径内的地库顶板作为PC构件堆放场地,这对材料运输道路、堆场及地库顶板加固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由于部分PC运输道路、构件堆场设置在地库顶板上。需要对顶板进行加固和验算。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主要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650mm×650mm,地下室顶板为双向板,×。板厚250、280mm。250厚顶板板面、板底配筋双向******@150;280厚顶板板面、板底配筋双向******@170,×。
原设计顶板承载力():5kN/m2+18kN/m2×=32kN/m2。
行车荷载:
PC运输板车:考虑载重为55T,其车自重:20T,总重量:50+20=75T。
75T行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荷载的确定:
75T平板车尺寸为3m×23m,共6轴,考虑最不利情况,即3轴同时作用在双向板跨中的情况,。
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换算得顶板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29=>32kN/m2。
需进行顶板加固。
‚材料堆场荷载:
PC构件:对每种预制构件重量和数量进行统计,1号楼构件对顶板产生的荷载最大,,面积为540m2。
则每平方受力:p=×=<32kN/m2。
③地库顶板加固设计
本次地库顶板加固采用钢管排架加固,,板厚250mm。支撑排架均采用Φ48×,,,,顶部采用可调托座顶牢;,,,顶部采用可调托座顶牢。加固区域的地库顶板上铺设20厚的钢板以增加车轮接触面。
考虑到大部分预制构件将集中堆放在地库顶板上的消防通道及登高场地区域,则复核顶板是否满足构件堆放荷载要求,若不满足将进行顶板加固措施或在地下室出±,来满足构件堆放的荷载要求;同时,也会提请设计是否同意提早封闭地库上的伸缩后浇带,便于装配式构件的堆放与运输。
4)塔吊运输组织协调难度大
本工程PC吊装量大、材料运输任务重,不同工序的施工都需要使用塔吊,因此在施工之前,需充分考虑不同工序之间使用塔吊的频率,科学合理进行平面部署,穿插进行不同工种施工时,提前做好准备,穿插进行材料运驳,以防止出现塔吊使用来不及的情况发生。
4、施工流程
根据整体地库结构出零进度,本工程上部装配式结构主楼为1栋装配整体式框剪结构主楼和5栋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主楼。根据群塔布置以及地下结构出零进度,编制各栋楼楼层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既定部署组织现场施工。
(1)号楼之间施工顺序:5、6→3→1、2→4。
(2)总体施工流程:地库出±→现浇施工层→预制结构层(转换层与标准层)→二结构施工。楼梯段落后一层吊装。
(3)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定位放线及标高抄测——预制柱插筋校正——预制柱吊装——预制柱支撑安装及垂直度校正——竖向钢筋绑扎、排架搭设——平台模板支设——叠合梁、叠合板吊装——梁、板钢筋绑扎——砼浇筑——预制柱灌浆。
5、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控制要点
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施工,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深化设计。在施工图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一步拆分,完成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施工单位应在深化设计进行前,根据
各方面情况,如材料堆场、运输道路、施工机械选型及布置、外脚手架、水电预埋、水电留洞、结构受力等,提前与深化设计单位沟通,确定构件的大小、形状、重量。并且由设计单位在深化图纸中明确构件的吊装方式、安装方向、安装顺序等,避免造成后期现场施工困难、施工错误的情况,影响工期与施工成本。
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
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近些年对我国的建筑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BIM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装配式建筑与现浇结构在机电管线的施工中存在差异,现浇结构中机电管线直接进行预埋并与结构一起浇筑,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管线若是预埋在结构中,需在构件加工时提前埋设,吊装时再与预埋于现浇结构中的管线进行连接,难度较大,故管线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预埋在预制构件之中。而采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对管线的排布与位置进行确认,可以有效避免管线预埋与构件预制之间的冲突;在无法避开需要预埋的情况下也可保证管线的精准对接。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若发现尺寸、大小存在问题,或与其他专业(如机电管线等)存在冲突,进行返工的成本较高,因此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精度较高。而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BIM技术,不仅可以自动识别装配式建筑的问题,且BIM模型也可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施工各专业的沟通问题。
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在施工方法上存有差异,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预制构件)的运输问题。由于部分预制构件(如预制梁)的长度较长,在
运输与安装过程中需考虑装车、卸车、起吊时对预制构件结构的影响,避免造成构件破坏。一旦构件破坏,再生产所需周期较长,将对项目工期造成重大影响。且施工场地前期规划应考虑运输道路转弯半径、塔式起重机吊装半径、塔吊额定吊重、大体积构件的堆场等,避免构件运输、起吊困难。
一般情况下,为节约项目成本,地下结构阶段采用轻型塔吊进行材料吊运,待上部结构施工时再转换重型塔吊进行构件吊装。故需在前期规划时确定构件最大重量与部位,按照塔吊额定吊重与旋转半径,确定塔吊位置、型号与构件堆场位置。构件堆场应按构件类型分区堆放,以便吊装时按编号有序起吊。
现浇段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
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连接节点的控制十分重要,依赖于连接节点,装配式建筑将单独的预制构件连接成整体结构。节点处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套筒连接与焊接。对于套筒连接的构件,需注意检查套筒的质量,构件生产时可能会存在套筒位置偏移、套筒内存在残留混凝土的问题,对钢筋连接造成影响。若无法正常连接到位,需按设计要求进行补强。

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及过程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441 KB
  • 时间2025-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