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至县崩滑流地质灾害影像特征分析.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东至县崩滑流地质灾害影像特征分析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东至县崩滑流地质灾害影像特征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东至县崩滑流地质灾害影像特征分析
 
 
摘  要:遥感技术具有省时、省力、髙效的特点,可方便进行大范围同步观测,广泛推广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中运用,可以指导野外调查工作,缩短野外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遥感卫星图像资料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解译及调查工作,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和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提供遥感解译基础资料。
Keys:地质灾害;遥感影像;东至县
:P694 :A :
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物理特征,从宇宙空间来探测和研究地球表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以及地球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它极大地延伸了人们的视野,为人类探索地球奥秘、审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具有视域广、信息量丰富、实时性等优点,同时又能客观、真实、动态和快速地反映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信息的特点,结合GPS测量及雷达技术等,可提高
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利用不同时相、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获得地质灾害体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充分利用航天航空、差分干涉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并灾后评估,是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中的必然发展趋势。【1】
研究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与安庆市区、望江县、宿松县隔江相望,东部与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相连,南部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彭泽县、波阳县毗邻。行政区划隶属池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8′08″~117°18′45″,北纬29°34′01″~30°30′04″,国土总面积3261 km2。【2】
研究区地质条件较复杂,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山体陡峭,地形切割较大,岩石风化强烈,地质环境脆弱,随着近些年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条件,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1  地质背景条件
根据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结合遥感解译情况,本次重点介绍地形地貌、地形坡度及地质构造条件。

研究区位于长江南岸,属沿江丘陵平原及皖南山地交叉地带,地貌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三大类型。区内山峦迭起,湖泊、河流纵横,地形较为复杂,总体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区五塘岗、仙寓山、仰天湖、鸡冠
石等海拔均在1000m以上,;最低处位于西北部平原区,,全县相对高差1362m。
图1  研究区地貌图

地形坡度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坡度越大,斜坡呈临空危势中,应力集中程度明显提高,斜坡稳定程度明显降低,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越大。根据地质灾害稳定性与坡度的关系,将坡度分为≥60°、60~25°、25~10°、和、≤10°四个等级型。
图2  研究区地形坡度分级图
地质构造
研究区地质构造单元属长期隆起的扬子准地台区(Ⅰ级地质构造单元)。区内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线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线性影像特征明显,一般都比较清晰,活动幅度较大,线性影像特征越明显。影像上表现:
(1)山脊的措移;(2)在不同地貌景观的分界上,两者相对高差显著,显示了强烈的差异升降运动。
本次解译1条断裂构造,为东至断裂,确定其分布位置、展布特征,经野外验证,正确率100%。
图3 东至断裂解译图
2  研究方法
数据收集
根据本次工作的需要,项目组购买并收集了工作区内1:5万DLG数据,提供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影像图的制作和遥感解译地理底图使用。
根据本次遥感解译工作的需要,2013年10月项目组购买了法国高分辨率SPOT-5卫星遥感影像图(+10m多光谱),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主要遥感信息源。
数据处理
遥感数据在用于地质灾害评价模型之前,一般先要进行图像的数字处理,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制作出能满足后期应用的图像。这一系列流程操作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校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及图像解译,遥感解译方法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并以人机交互解译为主的方法进行。
3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影像特征

研究区滑坡类型主要为岩质滑坡,在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上,该类滑坡的遥感影像特征为:滑坡地形为圈椅状、弧形、舌形、簸箕形等,多为浅绿灰色色线围绕滑坡周界;滑坡体以浅绿灰色、灰褐色为主,表面一般比较粗糙,呈不平整状态【3】;滑体表面可见一至数级滑坡台阶,部分坡体较周围地形平缓。局部平缓的斜坡有明显的界线与周围分割,缓坡后部,后壁下有凹陷地带。
本次遥感解译滑坡12处,解译正确9处,解译正确率为75%。经野外调查,滑坡形态多呈半圆形,
以小型滑坡为主。从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看,区内滑坡以岩质滑坡为主。
图4  葛公镇仙寓山村大岭组滑坡卫星影像图及实地照片
崩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研究区崩塌类型主要为岩质崩塌,在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上,岩质崩塌的遥感影像特征为:崩塌体轮廓线明显,后缘一般为直线形或弧形陡峭山崖,植被发育,色彩一般较浓,表面坎坷不齐,节理裂隙发育。崩塌体多呈“片帮式”沿陡壁连续分布,在坡脚堆积,堆积体表面多见斑点纹,有粗糙感。新近发生的崩塌体表面裸露,多呈浅色调,而老崩塌体灌草丛生,色调稍深【4】。
本次遥感解译崩塌11处,解译正确8处,%。经野外调查,崩塌类型主要为小型规模。从崩塌物质组成结构看,区内崩塌主要是岩质崩塌。
图5 泥溪镇隐东村利溪组刘杰龙屋后崩塌卫星影像图及实地照片
泥石流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
研究区泥石流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泥石流在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上通常可清晰的看到沟谷型泥石流的三个区,物源区一般呈瓢型或漏洞型围谷,多沟同源现象明显,图像上呈偏亮的色调,山坡陡峭,支谷呈树枝状;流通区沟床较短且直,纵坡
较物源段缓,但较沉积地段陡;由于植被覆盖较好,泥石流物源区与流通区纹理细腻,似天鹅绒状【5】。堆积区位于沟谷出口处,地形开阔,纵坡平缓,泥石流至此多漫流扩散,流速减低,固体物质大亮堆积,形成不同规模的堆积扇,轮廓一般不明显。
本次遥感解译泥石流4处,经野外调查及泥石流野外调查打分表结果分析得出解译4处沟谷包括两处小型和两处中型泥石流。该区泥石流流域面积较小,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较少,雨季以洪水破坏为主。
图6  葛公镇桥联村学坞组泥石流卫星影像图及实地照片
4  结论
研究区采用SPOT-5卫星数据资料,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开展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 利用地质灾害解译系统软件共确定地质灾害点27处,正确的有21处,其中崩塌8处、滑坡9处、泥石流4处;%,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归纳和总结了本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遥感影像特征,这为当地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Reference:
[1]李志勇,陈虹,[J] .测绘技术装备,2010,12(1):30~31.
[2]魏娇娇,: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R] .2014.
[3]赵刚. “3S”技术在1:5×10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J].云南水利发电,2017,33(5):30~34,55.
[4]张景华,[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2):100~105.
[5]邵虹波,唐川,李为乐. 滇西某铁路拟选线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特征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3):342~346.
 
-全文完-

东至县崩滑流地质灾害影像特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438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