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1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2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水力发电 C. 冶炼金属 D. 死灰复燃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液体体积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二氧化铅(PbO2)是生产汽车蓄电池的电极材料,其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4 D. -4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⑤单质。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②⑤
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汽油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益盖灭
C. 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 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中共含有42个原子
B. 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2KNO3+3C+S-点燃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CO2 B. CO C. NO D. SO2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lg氧化镁
C. 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某密闭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
5
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4
1
2
A.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7 D. 乙不一定是化合物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  )
A.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B. 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C. 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 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2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 A B. B C. C D. D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 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木炭粉
铁粉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B
CO
CO2
点燃
C
氧气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生石灰
D
CO2
CO
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A. A B. B C. C D. D
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
(2)+5价的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
(3)硫酸铜中的阴离子______;
(4)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紫红色物质______;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6)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的______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铜片上物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4)为消除残留白磷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可向水中加入CuSO4溶液,有关的反应如下:
x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则化学方程式中的x=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补钙药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现将100g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10g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图象,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4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a
(1)求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a:C:O=______。(化成最简整数比)
(2)a的数值为______。
(3)求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
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均已略去。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A物质的主要用途是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生成物F是______色固体;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 (填元素符号)。
(2)He和B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4)由图可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
(4)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5)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有______(填序号)。
A.洗澡擦香皂时关上喷头
B.不间断放水洗碗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根据图1所示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如果在集气瓶中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
(4)丙同学用图2所示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可在常温下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若制取并收集硫化氢气体,从图中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
甲烷是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的开发和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天然气使用不当时,也会引发极大的灾害。几位同学想探究甲烷燃烧时会生成哪些物质,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
【猜想与假设】
产物
猜想




CO2、H2O
CO、H2O
NH3、CO2、
CO2、CO、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4
H2O
H2O
(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2)A、B装置的顺序______颠倒(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3)实验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中现象是______,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现象是______,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5)请写出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与交流】
(6)大气球的作用是______,还可以换成______。
(7)为避免天然气燃烧生成有毒气体,请你给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提出建议______。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6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A、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
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答案】C
【解析】
解:氧元素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铅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答案】D
【解析】
解:A、臭氧不属于混合物,也不是化合物和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臭氧不属于混合物,也不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臭氧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D
【解析】
解:A.汽油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正确;
B.油锅起火,最佳的灭火措施是盖锅盖,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正确;
C.闲置的地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错误。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本题。
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7.【答案】D
【解析】
解:A.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7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3C+S=K2S+N2↑+3X↑,反应物中钾、氮、氧、碳、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6、3、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氮、氧、碳、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0、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
解:A、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24g镁与17g氧气不能前后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41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D
【解析】
解:A、因为反应前后甲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7,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反应生成乙,因此乙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反应后乙质量增加11g,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4,是反应物,丁质量减小7,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D
【解析】
解:A、装置漏气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弹簧夹没有夹紧,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逸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熄灭,可能是因为氧气浓度太低,红磷熄灭后瓶内可能含有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
解: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
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故B正确;
C、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加重雾霾天气,故C错误;
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
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
C、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
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本题考查多个知识点,但难度不大,细心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D
【解析】
解:
A、H2O、H2O2、H2SO4中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7
为零,可得:(+1)+y+(-2)=0,则y=+1价,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2)×3=0,则a=+5价。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
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后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
解:A、木炭粉、铁粉均能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与灼热的木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
解:A中虽然有止水夹可以控制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
B中的干燥管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干燥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或通过止水夹的开关利用干燥管内的气压加稀盐酸压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使稀盐酸进入干燥管使反应发生。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C、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D中的原理同C,大理石通过玻璃珠放在U形管的一侧,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U形管的左侧,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故选:A。
本题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
本考点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分析,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考查了学生的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异向思维。
16.【答案】2N2   P2O5   SO42-   KMnO4   CH4   CO
【解析】
解:(1)2个氮气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2;
(2)+5价的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磷,故填:P2O5;
(3)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故填:SO42-

(4)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紫红色物质是高锰酸钾,故填:KMnO4;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6)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故填:C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导热   提高温度或隔绝氧气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4P+5O2-点燃2P2O5   隔绝氧气等   11
【解析】
解:(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的导热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或隔绝氧气;故答案为:导热;提高温度或隔绝氧气;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
第!Unexpected End of Formula页,共10页
8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3)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隔绝氧气等;故答案为:4P+5O22P2O5;隔绝氧气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数目相等,因此x=11;故答案为:11;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的导热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或隔绝氧气;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3)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隔绝氧气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数目相等。
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18.【答案】10:3:12  
【解析】
解:(1)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a:C:O=40:12:(16×3)=10:3:12;
(2)前三次加入的盐酸和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成比例在增加,但是第四次加入的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成比例增加,说下第四次加入盐酸后,碳酸钙完全反应,;
(3)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10g                         
 =
  x=50%
故答案为:(1)10:3:12;
(2);
(3)50%。
(1)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2)根据前三次加入的盐酸和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成比例在增加,但是第四次加入的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成比例增加,说下第四次加

2021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152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