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知识点梳理.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知识点梳理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知识点梳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
一、填空
1、无机盐在生物体体内含量不高,约占多数以 形式存在,它们对维持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 的。若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 一,如骨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磷酸钙;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
3、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包被着,细胞膜具有 细胞的功能。一般情况
下,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4、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的异化扩散都需要 的参与,在转运过程中 都会发
生形状变化。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主动转运需要—提供能量,而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 由于能量的供给,主动转运就能够根据细胞的需要转运分子或离子,可以逆着浓度梯度从低 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物质,因此, 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5、由于主动转运的存在,神经、肌肉等细胞内外一些离子浓度存在差异。填写下表:
离子
细胞质中的浓度/ (mmoN)
细胞外液中的浓度/(mmoH
比值
钠离子
150
1 : 10
钾离子
150
30 :1
6、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的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相关:
①细胞内的 如蛋白质为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
②细胞膜上存在 泵,每消耗一个ATP,逆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泵出3个—,
但只从膜外泵入一个钾离子。
③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膜内的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外; 但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这些因素使得神经细胞膜上出现 状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7、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与钠离子无关。
提高膜外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将变 O
降低膜外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将变 O
改变膜外钠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将 O
8、动作电位(膜外负电位)产生的原因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在神经纤维膜上存在离子通道, 其中包括 通道和 通道。当神经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
子在短时间内 梯度大量涌入膜内,使膜内电势升高,造成了 的反极化现象。但
在很短时间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 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
9、动作电位(膜外负电位)产生的原因与钠离子内流有关,与钾离子无关。
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将
降低膜外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将
改变膜外钾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将
10、状态一一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现象。(正常时,静息电位即极化状态) 状态一一极化状态被破坏的过程(即膜内外电势差从一70mv到0的过程) 状态一一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的现象。(动作电位是反极化状态) 状态一一从反极化到极化的过程。(即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 状态一一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且电势差超过70mv。
11、右图表示神经纤维某处膜两侧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a时段:—状态,静息电位,膜内外电位是—,该时段—通道处开放,—通道关闭。
此时,钾离子会通过 方式,涌向细胞外,直至膜对
钾离子的跨膜净通量为零,即达到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ab段:该时段为 化过程,这是由于该时段 通
道开放,钠离子以 方式,从膜外涌向膜内,所以膜
两侧电势差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be段:该时段 离子继续以 方式内流,直至膜
对钠离子的净通量为零,即达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最终
形成c所示的 状态,c所对应的纵坐标即为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是
cd段:处于 过程,—通道开放,离子以 方式大量外流。
e段:恢复为 状态。为静息电位。
另外,在e之前有一段时间,膜两侧的电位超过正常的极化状态,称为 。
12、右图为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
F为 状态,ED为 和 过程,D为 状态。
DC为 过程。AB为恢复 状态。B与C之间为
图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 o
思考回忆笔记: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双向传导图如何画? 13、右图为神经纤维两个电极所在两个位点电势差的(左侧刺激)变化图。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处处为—电位,两电极处电势差为 零,指针指向零电位;当神经纤维左侧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神经冲 动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外电位由 变为,而
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然是,此时两电极处存在电势差,所以
指针向—偏转;当神经冲动传过左侧电极后,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 恢复成 电位,此时两电极处电势差零,指针又指向零电位。当
神经冲动传导至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 电位,此时左侧电极处膜外为正,两 电极处存在电势差,指针向—偏转;当神经冲动传过右侧电极后,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恢 复为 电位,指针又指向零电位。
1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其传导特点有:
①具有双向性。(离体人为刺激才会双向传导,自然条件下均为 传导。)
②具有 性。在一个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③具有—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传导时,各神经纤维之间互不干扰。
15、当神经纤维刺激部位处于 的反极化状态时,临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一的
极化状态,两者之间会形成 o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
化,也形成 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
去,一直传到神经末梢。
膜八 电 位
适宜刺激
16、神经冲动(电信号)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 方式完成。
17、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细小分支处膨大,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相接触。
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以及它们之间微小的缝隙,共同形成了。在突触处, 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与之相对的树突或 的细胞膜称为
o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称为 O
18、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 o不同的神经元的轴突
末梢可以释放 或 的神经递质,现发现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
腺素、5-羟色胺等。以乙酰胆碱为例,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 到突触间隙中,并 到突触后膜处。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这种
受体是一种>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离子内流,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很快会被相应的—催 化水解,保证神经细胞做好准备接受下一次兴奋的传递。
19、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具有单方向性,原因是:o
20、神经冲动也可以传递到肌肉,使之兴奋而收缩。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称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离子2、神经肌肉抽搐3、调控物质出入4、载体蛋白载体蛋白ATP主动转运
5、15 5 6、有机负离子Na+—K+泵1个 钠离子2个大 小 极化
7、小大不变8、钠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顺浓度 内正外负9、增大减小不变
10、极化 去极化 反极化 复极化 超极化
11、极化外正内负钾离子钠离子易化扩散;去极钠离子易化扩散
钠离子易化扩散反极化外负内正;复极化钾离子钾离子易化扩散;
极化超极化
12、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反极化复极化极化超极化由左向右
13、正正 负正左正负 右正14、电信号单向非递减绝缘性
15、内正外负 外正内负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 电信号16、化学传递
17、树突胞体细胞膜突触突触前膜胞体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18、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兴奋性抑制性乙酰胆碱多巴胺扩散乙酰胆碱受体通道正 去极化 酶19、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
20、神经肌肉接点突触

2-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知识点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