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
演示实验教学:且行且思且改且进
【摘要】演示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并恰当进行实验的演示,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主要为以下几种:科学素养和心理素质不过关;课前准备不足;实验演示时启发不力。本人认为要切实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有所改进:加强课前准备,为实验演示打下基础;提高自身素质,为成功示范扫除障碍;注重启发引导,为有效教学注入动力。针对演示实验教学中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反思改进,全心致力于其实效的强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演示实验;归纳症状;剖析病因;对症下药
实验是小学科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提高科学素养。演示实验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全体学生观察、思考的实验,或是请个别学生操作,教师在一旁做指导并随机讲解,其余学生观察及思考的形式。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演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感性认识,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与规律,了解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正确对待并恰当进行演示实验,对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效率,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存在众多问题,使得演示实验这一基本教学手段没有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聚焦课例,归纳症状
走近课堂前沿,聚焦常态课例的演示实验这一环节,根据课堂实际教学反映出所存在的问题,现摘录三例,分别如下:
【案例1】教师执教五下的《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中有“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这一实验,实验室里没有相应的锥形瓶。教师就用口头解说代替了这一实验的演示,做实验变成了说实验,学生主观能动的观察思考变成了抽象地听过程,死板地记结论。
【案例2】教师执教五下的《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这一实验的演示。教师按实验要求将一段铁丝的两头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在铁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头朝下的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铁丝的左端加热,请学生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开始加热没多久,左端的第二根火柴就迫不及待地下来了,接着,其它几根火柴也纷纷“效仿”,学生难以分清到底是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教师一看实验的结果与预设明显有出入,就一时慌乱,把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现象与结论告诉学生,要求记住,此实验就算告一段落了。
【案例3】教师执教六下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演示“混合白醋和小苏打”的实验,教师将实验材料介绍一遍之后,提醒学生们仔细观察,就按一定比例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盖上玻璃盖,等到有气泡冒出时,让一位学生摸一摸杯子,告诉其他同学们自己触摸后的感受,接着教师就马上进行验证
“产生的气体”。实验教师像是为了演示而演示,其间缺乏必要地讲解、引导与启发。学生停留在单纯观察的层面,缺乏积极的思维活动。实验操作完毕后,师生才开始探讨实验现象、归纳结论。
对以上三个案例的症状进行归纳,分别为:缺乏实际操作,以
小学科学论文:演示实验教学,且行且思 且改且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