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概述
(1)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其在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深化。
(2)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学的理论框架,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等,通过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如组织思政教育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以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
- 2 -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设计
(1)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深入理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社会不平等议题中,可以结合实际数据展示我国扶贫攻坚的成就,如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通过案例分析,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桂梅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社会变迁为例,可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结合社会学理论,如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在设计课程思政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例如,在讲解社会性别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无问西东》,引导学生关注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究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所学社会学理论,分析性别歧视现象,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 3 -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1)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开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例如,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某高校为例,学生参与社区调研项目后,有90%的学生表示对社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8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社区治理。
(2)效果评估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可以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评价。如某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后,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75%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教学有较高的认同度。此外,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反映出课程思政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3)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持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以某高校为例,通过连续三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该校社会学概论课程在学生满意度、课程认同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具体数据表明,学生满意度从2018年的70%提升至2020年的85%,课程认同度从2018年的65%提升至2020年的80%,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从2018年的75分提升至2020年的82分。这些成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