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总6) 图文.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总6) 图文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总6) 图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总6)_图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章总则
(1)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互联网诊疗,是指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应遵循医疗行业规范,确保诊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诊疗的监督管理,制定互联网诊疗相关政策和标准,指导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互联网诊疗工作。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诊疗的监督管理,落实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决策部署,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行业自律,保障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诊疗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普及。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超过1万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累计服务患者超过5亿人次。然而,互联网诊疗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质量难以保证、患者隐私保护等问题。为此,本办法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服务范围、执业标准、监督管理等内容,旨在推动互联网诊疗的规范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2 -
第二章 诊疗机构及人员
第二章诊疗机构及人员
(1)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取得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相关许可。这些医疗机构应具备一定的医疗技术水平,拥有合格的医疗设备和人员。
(2)从事互联网诊疗的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并经过互联网诊疗相关培训。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已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医务人员数量超过10万人,其中医师占比最高,达到70%以上。例如,某知名互联网医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培训医师5000余人,开展各类诊疗服务超过200万次。
(3)互联网诊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诊疗活动的规范进行。例如,某地区卫生健康部门对互联网诊疗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部分机构存在医务人员资质不符、诊疗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已责令其整改并暂停相关服务。同时,医疗机构还需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诊疗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 诊疗服务规范
第三章诊疗服务规范
- 3 -
(1)互联网诊疗服务应遵循医疗行业规范,确保诊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需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诊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互联网诊疗的病历资料应至少保存3年。
(2)互联网诊疗服务应提供与线下医疗服务相当的质量保障。医疗机构需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关切的问题。据统计,我国互联网医院患者满意度评分普遍在90分以上。
(3)互联网诊疗服务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医疗机构需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例如,某互联网医院采用加密技术,对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此外,医疗机构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隐私权进行充分保障。
第四章 信息安全与保护
第四章信息安全与保护
(1)互联网诊疗信息安全是保障医疗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涉及的患者个人信息、医疗数据等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或破坏。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医疗机构需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
- 5 -
(2)在技术层面,医疗机构应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多种手段,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某大型互联网医院采用双因素认证、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有效提升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同时,医疗机构还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
(3)在法律法规层面,互联网诊疗信息安全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医疗机构需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于违反信息安全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以警示其他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
(1)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诊疗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监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互联网诊疗机构的资质审核、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对诊疗服务的质量监控等。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已对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诊疗机构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了一批不符合规范的诊疗机构。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共检查互联网诊疗机构超过5000家,整改问题机构3000余家。
(2)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诊疗的监督管理,具体执行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地方监管机构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互联网诊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信息安全、医务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例如,某省卫生健康部门在2022年对省内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了200余项问题,涉及医疗服务、信息安全、医务人员资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监管行动有效地提升了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 5 -
(3)监督管理还包括对患者投诉的及时处理和对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确保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一旦接到投诉,监管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查处理。例如,某市卫生健康部门在2023年第一季度共受理患者投诉100余起,经调查核实,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进行了警告、罚款等处罚。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互联网诊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监管机构还定期发布互联网诊疗行业监管通报,提高行业透明度,引导医疗机构合规经营。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总6) 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5-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