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学资料 医护人员素质培养 学习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医学资料 医护人员素质培养 学习课件 】是由【清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医学资料 医护人员素质培养 学习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医学模式对每一位医护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因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是医德、医风的基础,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
1 树立崇高的理想
2 积极乐观的情绪
3 良好的性格
4 敏锐的观察力
5 坚强的意志
6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WINTER
Template
01
救死扶伤、保障人类健康的事业是崇高的职业。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昌盛。
医务人员都要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也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以病人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痛,积极主动为病人解除疾苦,满足病人的需要,做好各项服务。
树立崇高的理想
02
积极乐观的情绪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病人会因疾病折磨感到痛苦悲伤和忧愁焦虑,也会因手术顺利而喜悦。各种情绪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烦、悲喜有度,保持稳定情绪。
其次医护人员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家属都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
在抢救过程中,一种面部表情、一个手势都将对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作用。他们常常根据医护人员的情绪状态和外显行为来揣测与判断自身的病情状况。
同时,医护人员远积极稳定的情绪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激发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有利于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所以,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调节病房氛围、提高疗效起到积极作用。
03
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比较稳固的态度及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性格:
对人热情、诚恳、平易近人、乐于助人;
对工作耐心细致、认真负责、沉着冷静、作风严谨;
对自己开朗、朴实、自尊、稳重等
04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临床操作的一项基本功。
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在掌握这些第一线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抓住病情的基本特性,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尤其对疑难病症更是如此。
敏锐的观察力
05
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良好的自制力等方面
自觉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是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
反:受暗示性、独断性
果断性: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采取决定、实现决定的品质。
反: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坚韧性:指在执行过程中能坚持到底,在行动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坚毅的毅力,顽强克服实现目标途中种种困难的品质。
反:动摇性、顽固执拗
自制力:是能够完全自觉、灵活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反:任性、怯懦
05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06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医护患三者之间步调一致、配合默契,从而使诊疗、护理过程中大家心情舒畅,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此外,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原则
首先,将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教育相结合。
学校要把培养优秀人才放在首位,尤其是对学生的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及敬业精神的教育,并且注意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
第二 将规范教育与自我调控相结合。 医护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化教育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其自我调控能力。

医学资料 医护人员素质培养 学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清晨
  • 文件大小2.19 M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