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摘要:脑梗塞后足内翻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质量。针刺跷脉穴是中医经典的治疗跌打损伤等运动系统疾病的穴位,也可用于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本文分析了10例脑梗塞后足内翻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采用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方案,通过对比前后治疗结果,探讨了针刺跷脉穴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
关键词:脑梗塞后足内翻;针刺跷脉穴;疗效;机制
一、背景及意义
脑梗塞是指由于颅内或颈部血管阻塞引起的脑血运障碍,导致脑细胞缺氧缺血、代谢紊乱等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后遗症多种多样,其中足内翻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运动系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而中医特别是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在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针刺跷脉穴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对于脑梗塞后足内翻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针刺跷脉穴治疗足内翻的理论依据
1.《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跷脉酒洗方》治疗骨折及跌打损伤的记载,其中指出:“若愈定宜于数日内,而人主虚羸者,将月而愈。按脉者,欲按跷脉之尽,旁按畜气之所流。” 跷脉穴位于足跟部,是主治跌打伤及足跟疼痛的穴位,按此说明针刺跷脉穴对于运动系统的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足内侧肌群肌力减弱,导致足底内翻。针刺跷脉穴可以调整足跟骨及关节的位置,增强足底肌肉的张力,改善下肢肌肉协调性,从而达到治疗足内翻的效果。
三、疗效及机制研究

本研究选取10例脑梗塞后足内翻的患者,包括5男5女,年龄介于50-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跷脉穴为主的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共10次。针刺方法:由专业医师在足底中央前1/3处,找到足三里穴位,向足跟方向插入针头,逐渐将针头推进跷脉穴内,每次留针20-30分钟。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步态时间、步幅、步数,以及侧行时间、侧行距离等步态指标,并用国际上常用的FOOT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步态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有8例患者的步态评分提高了2分以上。

针刺跷脉穴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调节下肢肌肉张力:足底肌肉是保持足部正常形态及平衡的主要支撑结构,而针刺跷脉穴可以改善足底肌肉的张力平衡,从而调节下肢肌肉的张力。
(2)调节下肢神经功能:跷脉穴的刺激能够促进下肢神经的传导,增强新陈代谢,增加下肢血液流动,改善下肢神经功能。
(3)调节足跟位置:针刺跷脉穴能够改善足跟的位置,促进足底韧带的张力平衡和肌肉力量的平衡,从而有助于调节足内翻的情况。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针刺跷脉穴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脑梗塞后足内翻患者的步态指标,特别是步态评分。针刺跷脉穴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下肢肌肉张力、调节下肢神经功能、调节足跟位置等多方面有关。这一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脑梗塞后足内翻的治疗。但本研究样本较小,对于机制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针刺跷脉穴为主治疗脑梗塞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