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词资料汇总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词资料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考语文古诗赏析
【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无奈、同情、关切、思念。
2、任选一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 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 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 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夜晚,不知谁家悠扬的玉笛声悄然的传了出来,随着春风,溢满整个洛阳城。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同类型 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 由) “暗”,悄无声息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期然地打动了听者,引 起人们无限忧思; “满”,充满、溢满的意思,有夸张意味,突出了笛声悠扬的特点,反衬 了夜的宁静,表现了是人孤寂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并简析“随”“入”好在哪里?
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流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了辽远 的原野。“随”以动写静,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 表现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拟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 去,萧萧班马鸣。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绕”两字的妙处。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如何理解颈联中“浮云”“落日”?
“浮云”:漂浮的白云,“落日”:将落的太阳。 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4、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似乎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 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 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其中“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 了李白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难以排解的烦恼及无所适从之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 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比喻说明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反 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苦闷,似水难断。
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多磨难总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就散开头发泛舟江湖,避世隐居。既表现了诗人 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清高放 纵的性格。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 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 邈云汉。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以及诗人遗世独立的高
洁人格
2、“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善解人意,可喜可亲,是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西湖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展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几只早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刚飞回的燕子忙着衔泥啄草不知要到谁家去 筑巢。
“争”和“啄”好在哪里?
“争”意思是力求获得,互不相让,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而宝贵。“啄”是小燕子取食的动作, 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 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观刈麦》
2、请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展现的画面。 脚 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希望夏天昼长能够多干 点活。
【孟浩然】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合称为"王孟"。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人及村庄的依恋之情。
2、试描绘颔联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赏析:
(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 喜爱之情。
(2)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3)动静结合,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 表现村外青山横斜,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怀归。
2、体会“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一句写景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2、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3、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 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有何深意?
【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2、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暮色苍茫中,泛舟误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惊慌中惊动 了在水边栖息的鸥鹭。一群凌空飞起的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 面上,奏响了一曲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料”之句,试分析这两句的 妙处。
只害怕双溪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愁绪,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 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比喻新奇,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 沉重的哀愁。
2、在本词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 程?
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变化过程:“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 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 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 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 可触摸的实体,目的是为了说出自己的愁重的连船都承载不动。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醉花阴》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本词通过悲秋伤别抒发了词人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所称颂,请进行简要赏析。
【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将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 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壮词”的理解。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借古喻今,颂扬孙权的少年英姿,委婉地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无能,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同 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王维】王维,字摩诘,唐代,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 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 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以及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3、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 又红又大的圆圆落日。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本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赏析“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 闲无心的白云兴起飘游。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的心境的闲适也 就明白揭出了。艺术上看,这两句诗真是诗中有画。
体会尾联中 “偶然”二字的妙处。
尾联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
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大特色。正
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 超然物外的风采。
【岑参】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在边塞思念故园亲人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故园东望路漫漫”应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
①“望”是有意识的向远处看,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②“路漫漫”写路途遥远,回家不易,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通过夸张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无限眷 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了边塞大雪纷飞的奇景。大雪飘舞,整整下了一夜。一觉醒来,推门一看,只见到处都 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特别是那满树满枝的雪絮,一簇簇,一团团,简直美丽极了。比喻, 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 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也表现出一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的辕门,大雪纷纷,大风吹着一面鲜艳的红旗,而红旗却凝住不动。“掣”字用得好, 本意是拉、扯的意思,在这里真实的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飘不动的情状。从视觉 的角度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为送别的场面涂抹上一层雄浑悲壮的色彩。
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 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 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边防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爱国豪情。
2、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色。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 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反衬出边防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爱国豪情。
【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意思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世,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对于祖国山河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 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断了一样, 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3、画面描写。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远望层云 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瞪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 群山低矮渺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忧国 感时 思亲 悲己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析 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 中的萧条景象,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了诗人的伤时忧国之情。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 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画面描写 国都沦陷,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草木一片荒芜沉 寂。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战火已经燃烧了数月,此时若得 一封家书,能抵得过万两黄金。因烦恼而搔头,使白发更稀疏,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你认为
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 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 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 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
极有气势。
示例 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 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3、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名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 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羌村三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 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 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换不 定。
“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感慨,可叹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而今只有 刘禅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臣。苦于报国无门,诗人只能在黄昏之时姑且吟诵 那《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伤感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清晨,诗人 就下了豆田,清除杂草。晚上,明月升起来了,诗人肩扛着锄头回家。
3、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的含义?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与闲适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 则是有意远看,改 “望”此篇神气索然。
3、描绘画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在东篱下随手采几朵菊花,悠然无意之间望见美丽的南山。傍晚时分山中的气象秀丽迷人, 归巢的鸟儿相伴飞回。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上阕所展现的画面。
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
子规鸟正在鸣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思想感情: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两全,只希望相隔千里的人,同处在这美 好的月光之下,共享这美好的月色。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 他的豪放风格。
3、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上阕 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下阕 月照
—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4、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 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太守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大衣,率领众多随从骑着马,飞快地越过小山岗。
九年级中考语文古诗词资料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