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
运用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起到了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
模式的作用。然而,在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那
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观摩中的
发现谈几点问题和思考。
一、存在问题
(一)不求实效、只玩花样
多媒体教学走进校园之后,我们看到一堂堂推优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种
形式,学校及有关部门也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
们一个事实,如今的老师不采用多媒体就落伍了。于是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轰而
上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要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真正的课堂实效倒
被放在一边了。 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 下课晕头转向, 不知这节课要学什
么。新生事物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守住我们的位置。
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但决不是我们的灵魂。 语文教学要有
自己独立的品格, 可以迎接挑战, 但不能本末倒置, 更不能成为多媒体教学或网
络教学的奴隶。 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把实事求是作为最高标准, 摒弃急功近利的做
法,努力提高素质,充实自我,使讲出来的课内容丰实,条理清晰,这样无论采
用哪一种形式,都能实实在在给学生以收获,也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1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1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2页
(二)忽视基础、舍本逐末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门功课,可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后就忽视了这一
基本能力的训练,变成“听说读写”为“看”让路了。一节课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
本笔记反而给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文章了,如此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古
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
何赏析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
至脱离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
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
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
是在诗歌的讲授上, 这一弊病就表现的更为突出了。 诗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丰
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说过“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有的老师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美的
诗歌变成一杯白开水。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三)师生交流、受到阻碍
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
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
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 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 操作起来手忙脚乱, 与学生的交流
也就“省”了。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师生情感交流产生隔膜,长此以往,不利于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为用而用。在这种课堂上,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 只怕不用”的心理,
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
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
2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2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3页
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
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
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
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
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
生的不满。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
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
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 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种拉
郎配式的硬用, 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 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不能辅助
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盲目“拿来”。目前, 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
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 能主动拿来, 总归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的关
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
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其教学理念、 教学环
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 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
教学思想、 教学风格、 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 对学生学的认识等主观因素,
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
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
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3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4页
3、以辅代主。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
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
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
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
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曾听过一堂高三复习课,内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
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
对的高三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
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 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
网络教学, 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 因为, 教学过程
是个十分复杂、 微妙的过程, 教师的一个手势、 一次微笑、 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
一个动态的, 发展的过程, 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 教师如果过分依赖
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 那么也就少了粉
笔的随心所欲、 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 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
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 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 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
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 还是
以上面那堂高三复习课为例, 有的病句可以有多种修改法, (由于种种原因, 教
师备课时出现一些疏漏也是难免的) ,所以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但与教师的答案不
相吻合时,给他掌声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机械的电脑无法“随机应变”,偏要在出
示教师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声。这种情况,多少会给师生带来些许尴尬。
4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4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5页
4、忽视文本。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
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
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
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
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
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
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
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
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 图像化, 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如一
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 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阅读能力
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5、新瓶旧酒。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过程, 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 都应以此为准则, 作为现代化教
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课堂
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
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
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 但
其实质仍是“满堂灌”,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更有
甚者,还会被一些教师当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成为他
5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5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6页
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成了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
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
二、现状思考
(一)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
视,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思想的一大飞跃。但也有一些现象随之产生
应该引起我们的观注:以录音代替范读,以屏显代替板书,不管材料是否合适,
一窝蜂的搞多媒体教学,同行评课、上级视导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定
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等等,这种为时髦而用多媒体,为用多媒体而教学的
现象背后是否正反映了中学语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滞后于
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那么,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语文课堂
教学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二)教学方法的滞后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主要还是由教师操作、演示为主,教师
成了操作者, 学生成了观众, 这说明计算机的使用仍然是以单相交流为主, 师生
之间、 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 同时,教学课件所展示的教学流程过于程
式化。 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突发问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而突发问题的产生正说
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主动性, 它们常常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如果
因为学生的思维越出了自己设计的轨道——课件的程序, 而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
拉至教师的思路上, 势必会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
探究问题。 这些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
6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6页 : .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7页
泯灭,和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学观相悖。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
合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呢?
(三)软件的相对滞后
从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
件的比例较高,但教师自制软件固然有针对性强的一面,但由于语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