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快餐连锁案例分析
中华快餐网上传:2008/10/14 来源:网络
河南红高粱这个曾被国内200余家媒体连续报道,国外70多家媒体相继转载,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轮番“爆炒”,曾打算于2000年在世界各地开两万家连锁店,与麦当劳一决高下的中式快餐店的美梦化为泡影那么他的轨迹和启示是什么呢?
从某种角度上讲,民营企业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挡,然后押宝市场促销一举成功。1995年4月25日在郑州二七广场“红高粱”快餐登场亮相。开业后,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弹丸小店日业额从2000元逐步上升,不久就冲破了万元大关……7家分店从开始东借西凑的44万元启动资金滚动到500万元,时间只用了短短8个月,那时“200万元对我来说是很轻松的事情”。
钱滚滚而来,其膨胀速度超出了乔赢的心理预期。“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使得乔赢确信: 自己摸出了一个成功的模式。这是一个快速成功的经典-----在筹办第一个快餐店时,乔赢白手起家,全靠朋友相助。乔赢的理想也迅速放大。就像当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从原本设计的合理层高一直蹿升到80层,乔赢此时认定自己在7家店的成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复制下去。乔赢执意来到北京,而且一安营扎寨就扎到了全北京租最惊人的一个地方:距麦当劳王府井店22米的王府井入口处,日租金为每平方米近7美元。他在北京开店时,其资产表上的净资产还是零。成功来得太猛,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赌博性。
一个产品赌赢了,其他所有产品都如法炮制。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缺乏远见,一夜暴富投机心态在民营企业经营中最容易滋生,想把自己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产品做成世界名牌的更少,相反更多的则是“昙花一现”。
那么中式连锁快餐到底处于何种状态?我们发现中式快餐诸如荣华鸡、红高粱、加州牛肉面、香妃鸡、永和豆浆等都曾有过昔日的辉煌,然而几年过去了,这些昔日的“英雄”,现在境遇如何?在北京黄金地段东四记者发现,昔日的“荣华鸡”已被明华酒楼取代,安外的另一家店,虽门楼依旧,但与相邻的肯德基、麦当劳相比,门庭冷落生意清淡...种种迹象表明中式快餐刚刚起步就开始走下坡路。
相比之下,洋快餐却稳扎稳打,家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时肯德基全球第1万家炸鸡店在北京隆重业,如今它在中国已把店数写到267家,而这仅仅用了不到11年;麦当劳在打入中国不足8年之中,连锁店已达 204家。然而最近一份“京城百姓对快餐的评价”调查报告又传来好消息,在半年内食用过快餐的消费者中,“马兰拉面”%,居快餐品牌第三位,紧随其后的还有“永和豆浆”(%)、“香妃烤鸡”(%)。专家认为:经历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后,中式快餐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它要向现代化大规模经营的企业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西方快餐与中式快餐相比较在连锁化经营过程中的优势。据国内贸易局服务消费司餐饮处负责人阎宇分析,缺乏品种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经营的连锁规模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是制约我国快餐业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抱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分散的组织形式,面对洋快餐的冲击,中式快餐业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快餐店不同
红高粱快餐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