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矿井生产条件一、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概述(1)地理位置井田概况:山西阳煤集团一矿 300 万吨井型的新矿井位于山西省阳泉境内,地理位 2置优越,交通便利。井田走向长 ,倾斜长 5km,面积约 48km 。主要可采煤层为15 号煤层,煤层倾角 7°左右,煤厚 米,属高瓦斯矿井。井田地质条件比较简单。(2)地形特点一矿位于太行山北段西翼,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为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地势。南坡最低点为一矿的蒙村河床,标高为 ,一般相对高差 470m 左右。总的地形地貌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向下的地貌。2、井田地质特征(1)井田的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 lt1gt区域构造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盆地东北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段西侧、祁吕贺山v字型前弧东翼以东。由于经过多次不同时期、不同方式、不同方向区域性构造运动的综合作用,本区形成了一个东北高而西南低,沿北西走向、南西倾向的大规模的单斜构造,在这个单斜面上,次一级的构造以波状起伏的短轴褶皱构造为主,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次之。 lt2gt井田构造一矿井田位于矿区大单斜的西北部,其构造形态基本上呈一单斜状,其走向为北西,倾向为南西。沿单斜走向和倾向均发育有次一级的较平缓的褶皱群和层间断裂构造,局部地段发育有陡倾挠曲,本井田陷落柱较发育,大部分为砂岩及泥岩。 2)含煤地层构造本井田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即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含煤性最好、其次为山西组,本溪组含煤性最差。太原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全组厚度 90—130m,平均 ,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和煤组成。有三层石灰岩,是本组煤层对比的典型标志层。含煤 2 层,其中 15为主要可采煤层。山西组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全组厚度 40—75m,平均 。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本组含煤2 层,均不可采。(2)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 1)主要含水层本井田含水层多属局部孔隙-裂隙含水层。含水层的富水性与控水地形、构造有关,一般在向斜地段含水较多,其它部位含水性极弱。(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北丈八井主皮带斜井和 3t底卸煤仓揭穿奥陶纪灰岩 ,其岩性坚硬、质纯、致密,未发现溶孔。据邻区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本层地下水属弱碱性水。(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由 K2、K3、石灰岩、K1 砂岩及“怪砂岩”组成,平均厚度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由3号煤层顶板砂岩和 K7砂岩组成。(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由灰白色的 K8砂岩和灰色 K9中粒砂岩组成。K8砂岩为本组的基底,K9砂岩位于本组的中下部,。(5)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由灰白、灰绿色的 K11中粗粒砂岩和 K12含砾中粗粒砂岩组成,多形成高山陡坎地貌。岩性坚硬,由于风化作用,地表裂隙发育。 2)地表水本井田河流属海河流域的滹沱河水系,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中部高,南北低的地势。“V”字形
山西阳煤集团一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