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爱
王涛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父母学是一门新学科。教育的理念比方法更重要。教育方法仅靠学习是不够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了解孩子:要进入孩子的世界
了解自己:做父母合格吗?
四大教育理念(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孩子);爱和规矩;情商先于智商;共同成长原则。
第一、不占有原则
中西方对孩子的认识理念不同。
西方: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和财富,父母有暂时保管的权利和教育的神圣职责。
中国: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要听父母的话,父母给孩子规划设计人生,父母要牺牲自己为孩子。
什么事独立能力?自己做主不是独立。独立是指能自己负责!
举例:孩子摔倒
中国:赶快把孩子扶起来,神态紧张、大呼小叫,然后用手去打那里。孩子的反映一般是大哭
西方:Are you ok? Do you need help?孩子会说ok or I am fine
教育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随着研究,对初生婴儿有着更新的认识。一个出生10分钟的宝宝,爸爸在近距离对着他做伸舌头的动作,重复了几遍之后,宝宝可以模仿。婴儿具有超人想象的能力,只是我们所知甚少。因此,早教非常有必要,在国外,大都是政府在投入。
一本书:the philosophical baby
Kathleen macartney 教授用11年做了一项研究。对1300多户贫苦家庭的孩子,从出生起分成两组。一组仅由其父母教育,一组进行早教。现在他们已经上初中了,两组孩子从2岁开始显现出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呼吁政府对早教投入更大的干预力度。
第二、爱和规矩
爱和规矩的现状。中国目前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父母自己就没有规矩;不忍心给孩子立规矩;凭父母的情绪立规矩。
爱和规矩哪个更难?规矩更难。不是爱或者规矩,而是爱和规矩。父母应该反思自己成长中的爱和规矩。规矩是神圣的,要给孩子立规矩,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到。
Baumrind 父母教育方式理论:满足需要+坚持原则
高度满足+ 高度原则——严格型
缺乏满足+ 高度原则——严厉型
高度满足+ 缺乏原则——溺爱型
缺乏满足+ 缺乏原则——忽略型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啰嗦,不要有距离,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爱与规矩的原则: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带有爱的规矩。类似于太极图
关于规矩:
什么时候开始做规矩?出生开始。
第一、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规矩:
吃的规矩:,不能一哭就喂。
让宝宝不哭(0-3月):包裹、侧身、噪音
睡的规矩
规矩迟早要做,越晚做代价越大。(案例:分床睡觉)
第二、孩子长大以后的规矩:
孩子可以打,大部分孩子需要打。关键是怎么打?
中国:棍棒底下出孝子
美国:spare the rod spare the kid
美国的教育模式并不值得学习,真正值得学习的是犹太人的教育模式,是最成功的。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只有1000多万。犹太人严格依照《圣经》教育孩子,旧约中的《箴》言。
第一、孩子可以打,大部分孩子需要打。
孩子做错了,只认错是不够的。长期下去,会纵容孩子,会让孩子犯了错就改,改了再犯。孩子做错了必须要受到惩罚。
第二、要会打孩子。不能用手打,让孩子认为家长随便打人。孩
哈弗博士王涛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