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情感
摘要: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根据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改编的,创作于1990年,最初是中阮协奏曲,在1992年将其改编为古筝协奏曲,此协奏曲以宏大的结构、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与细腻的音乐语言,通过悲愤与哀怨,激情与温柔,跌宕起伏的对比,将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命运的悲叹,对人生的领悟,对奸臣的愤慨,对戎马生涯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对人民的鱼水之情,这一切综合而成的崇高意境深深地净化着听众的灵魂。因此,在演奏时如何表现乐曲细腻而复杂的情感非常关键。
关键词:《满江红》、何占豪、思想情感、情感表达
“古筝”,听其名便可知它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乐器,原名“筝”,渊于秦朝,所以又名“秦筝”,是非常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唐朝的候开始兴盛,建以来发展迅速,因为古筝艺术作为我国古典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递我国特色情感、思维的功能;而且它音色典雅柔美,悠扬动听。《临安遗恨》是古筝从单声部发展到了双声部、三声部、人工调式和协奏曲的典型代表作。此曲用了协奏曲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筝乐的现力。
选材——《满江红》
岳飞(1103-1141),字鹏举,南宋的抗金名将,当时的相州汤阴人,现在属于河南。二十岁应募从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因力主北伐、反对和议,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屈死于临安(进杭州)风波亭,享年三十九岁。《满江红》就是以此为背景,以第一人称写的歌颂岳飞的丰功伟绩和坎坷人生的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阕!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这首气壮山河的好词悲壮豪迈,情调激越,语言粗犷,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爱国心与报国情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曲谱最早见于1920年12月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的《音乐杂志》第一卷9、10号合刊,当时歌词是元代萨都刺所作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这首词与岳飞的《满江红》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为难之中,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先生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就将《金陵怀古》曲调填以歌颂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词,组成了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这首歌曲音调淳厚,节奏稳健,感情激昂壮烈。
何占豪创作
作者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作曲家,现任中。1959 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之一,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90 年代,古筝界新秀辈出的时代,何占豪再出力作,创作了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这首作品无论从旋律的美感、叙事的跌宕起伏及与钢琴和声的巧妙配合上,都堪称佳作。
三、《临安遗恨》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古筝演奏属于表演艺术, 一个演奏者不仅要具有纯熟扎实的弹奏技能,还需要具备表现作品感情的能力。有情感的演奏才能使音乐具有生命力、感染力, 甚至可以说情感表现是古筝演奏艺术的灵魂。因此, 在演奏《临安遗恨》的时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情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