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带【】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中括号的应用。
教具、学具:课本情景图。
教学过程:
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5-46页的内容,重点看第46页问题口袋上面的内容。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预习。(5分钟左右汇报学习收获)
,评价质疑。
:谁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这些问题)
预设:
第一、二期共移民多少万人?
第一、二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
第三、四期共多少万移民?
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
,列出算式。
(1)。预设:除第四个问题外,其余的题目只需一步或两步就可以解决,难度不大。第四个不会的会多一些。对前三个问题进行简要点评,接下来着重研究第四个问题。
预设:
第一种:先求前两期移民多少人?+=(万人)
再求后两期需多少万人?113-=(万人)最后求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2=(万人)
第二种:要求后两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必须先求出后两期移民共多少万人,可以从总人数里减去前两期的人数。知道后两期的人数后,就可算出后两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了。列式:(113--)÷2=(万人)
(2).师生评议这两种方法。
(3)学生自己订正算式。
:针对第一种方法,谁能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呢?
学生思考尝试列式,学生可能出现:
算式1:113-(+)÷2
算式2:(113--)÷2
。
师:怎样列式才能先算113-(+)呢?
介绍中括号的写法读法,明确作用,为什么要用【】?引导学生感受中括号的作用改变了原来先乘除的运算顺序。
生:[113-(+)]÷2应如何计算?
找两名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中括号与小括号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
师: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做课本46页第2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
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生共同订正,师统计正确率。让做错的同学独立订正。
做课本46页
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