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使用说明】
,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
、本质、基本职能。
、发行规律。
、通货紧缩的含义和表现。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平等意识、利他意识、法制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自主学习】
—5页,简要指出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了解商品的含义: 基本属性:
—5页,简要指出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页,简要指出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
理解货币的含义:
本质: 基本职能:
,简要指出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含义、原因、执行方式。
价值尺度的含义
原因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的货币。
,简要指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含义与执行方式。
流通手段的含义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的货币。
,简要指出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P7页上方的小字部分公式)
了解纸币的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三、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并求明白为什么)
,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送给了他的亲戚。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5)捐献给舟曲的救助物资。
2.(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典型例题】
1.(2010·安徽)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质量上乘的商品。
2.(2009·浙江)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课堂检测】
,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相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