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语言文学 开题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残酷的美学——论苏童小说中的青春书写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中文081
姓名:
学号:
开题报告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苏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成为当代备受关注的重要作家之一,其成长系列的小说以片断式的记忆方式真实地呈现了“60年代人”童年少年的行走路线。而且在苏童二十多年来创作的约三百万字的小说中,有关香椿树街的少年们的题材居然占了近一半,无怪乎张清华说“苏童用他自己近乎痴迷和愚执的想法,复活了整整一代人特有的童年记忆”,“苏童甚至可以被视为60年代人‘个人写作’的代表”。
通过对苏童所有作品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童用他南方文人特有的忧郁、伤感的气质,对青春成长做了新的阐释,用回忆和虚构再现了“60年代人”成长的精神轨迹,其成长历程都大致经历过发现继而迷惘——追寻继而迷失——逃亡继而回归的痛苦挣扎。因此,在这里我以一种美学的视角,通过分析苏童小说中少年们的成长历程,重新解读了青春成长过程中少年们遇到的痛苦、暴力和残酷,以此来找出残酷青春背后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二、研究现状
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看出,对苏童及其作品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了许多方面,大致可以总结为几个比较集中的方面:
1、关于苏童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分析与阐释。对苏童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研究,研究者们大多从逃亡与还乡、童年与成长、红颜与悲歌、历史与宿命这四大主题曲进行探讨与研究。
2、关于苏童小说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的探讨。研究者对苏童小说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多集中在流动的意象、浓郁的抒情、颓败的感伤、南方的腐朽、唯美的语言、想象的诡谲等方面。
3、关于苏童创作转型的研究。苏童的创作在1989年左右经历了转型,由先锋文学转型为新历史主义,于是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展开了对促使苏童创作转型的原因的探讨。
4、关于苏童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研究者主要对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间的比较研究,多从人物形象和话语叙述的不同等简单视角着手展开,但在影像时代这样的频频触电给苏童的小说创作带来的影响等深层方面则少有延伸和挖掘。
主要研究成果有:
摩罗侍春生:《逃遁与陷落——苏童论》,《当代作家评论》1998 年第2 期
季红真:《逃亡者在窥视中的回归之路——读<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文艺争鸣》1994 年第 8 期
张丽:《论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邹旗辉:《青春的祭奠——论苏童小说的成长主题》. 江西师范大学, 2007年
周莉《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的少年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文教资料. 2007(07)
林舟:《女性生存的悲歌——苏童的三篇女性视角小说解读》,《当代文坛》1993 年第 4 期
张学昕:《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1 999 年第 4 期
杨书:《血腥的“厌女结”——对苏童“红粉意象群”颂莲形象的析解》,《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999 年第 3 期
李其纲:《苏童放飞的姐妹鸟》,《文学评论》1 989 年第 3 期
周新民:《生命意识的逃逸——苏童小说中历史与个人关系》,《小说评论》2004 年第 2 期
王卫红:《面对历史的凭吊与对话——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汉语言文学 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