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火”的概念隐喻对比
摘要: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早期人类
人类早期理解世界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人们借助“火”这一具体的认知工具来理解抽象的事物,衍生出一系列与火有关的隐喻。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火”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探讨其共性和个性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隐喻的实质。
关键词:火概念隐喻认知
1. 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之所以存在隐喻表达,是因为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存在概念隐喻(蓝纯 2005)。概念隐喻包含两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之上。这种映射发生在概念层次,是系统性的,且受到恒定原则的制约(Lakoff 1993)。王文斌(2007)认为,我觉得应先说隐喻是什么,再说概念隐喻吧
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是人们对此事物的认知映射到彼事物上,形成了始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 2001)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认知语言学将隐喻当作一种从具体的源域到抽象的目标域的映射,隐藏在日常语言背后的概念系统的框式,在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ovencses 1996)。
隐喻无处不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能是隐喻的载体。作为早期人类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火”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认知、思维和概念系统中。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火”表达的概念隐喻进行了
收集、归类和分析,试图找出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同,并对此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实质。
2. 英汉“火”概念隐喻的共性特征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日常语言中用“火”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相当普遍。中国哲学里早就有“七情六欲”之说,其中儒家定义的“七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除了能喻指七情中的喜、怒、爱、恶、欲以外,火还能喻指人类其它普遍而复杂的情感或情绪。先指出火在指代这七情中的重要性再说后面的
、幸福
(1) Light the fire of happiness, and simpler is better.
(2) Rekindle the fire of hope, happiness and belief in the future.
(3) 清洁能源点燃幸福之火。
(4) 幸福就是那一盏灯火。
(5) The fire had gone out of him suddenly.
(6) But the fire from its eyes darted out and burned the stepmother and step sisters to cinders.
(7) 历来对反动派仇视痛恨,对阎锡山、蒋介石的进逼也窝着一肚子火。
(8) 看着老师的脸,就像老师马
认知语言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