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凤凰三桥设计总说明.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设计说明
一、主桥设计范围
主桥起始桩号为K4+494,终点桩号为K5+004,主桥全长510米。
二、技术标准
:城市快速道路
:60km/h
:公路I级0
:双向八车道
:
:%
:17500米
:1/300
:
:通航净高18m,净宽220m
:(不与汽车组合)、桥面风速25m/s(与汽车组合)
:按7度设防
三、设计标准和规范
(1) 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2005)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98)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风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位勘察设计规范》(JTJ062-91)
(2) 参考规范及资料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报批搞)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38:2004)
《道路桥示方书》(日本)
《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BS5400 英国)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199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四、设计基本资料
(一)地质概况
该桥段上跨下横沥水道,除121#、126#墩外,其他4个墩均在水道以内。~,具半日潮特点,潮差明显,~,根据测量成果,水下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河床标高约为-~。
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土层,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及淤泥质粉砂)及亚粘土;基底为燕山三期花岗岩岩层,现分述如下:
覆盖层
1、人工填土(Qml):灰褐、褐黄色,由石英质砂、岩粉、岩喳组成,结构松散。零星分布,仅在121#、122#、126#墩局部可见。~
,。
2、软土(Q4mc)包括淤泥和淤泥质砂。
淤泥:灰黑色,饱和,流塑,富含腐殖质,具臭味,局部夹大量贝壳碎屑及细砂,局部略固结。全场地分布。~,。
淤泥质粉砂: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石英质,分选性好,不均匀含淤泥质粘土。零星分布,仅在ZK125-7号钻孔可见。。
淤泥质细砂: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不均匀夹淤泥质粉土薄层。零星分布。~,。做标贯试验7次:实测击数最大值=5、最小值=4、平均值=5。
3、亚粘土:褐灰色,软可塑,局部夹少量石英质碎石。零星分布,仅在ZK122-2、ZK4-19、ZK125-3号钻孔可见。~,~,。做标贯试验2次:实测击数最大值=9、最小值=3、平均值=6。该层采取原状土样1个,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天然含水率w=%,湿密度=,孔隙比e=,液限WL=%,压缩模量Es=,直接快剪粘聚力C=,内摩擦角φ=℃。
基底
1、全风化花岗岩(Qel):灰白、褐黄色,呈砂质亚粘土状,硬可塑~坚硬状态,含风化残留粗沙粒较少,遇水崩解,饱水泥化。基本连续分布。~,。做标贯试验178次:实测击数最大值=53、最小值=12、平均值=34。
2、强风化花岗岩(γ52(3)):褐色、灰黄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碎块状,岩芯手捻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基本连续分布。~,。
3、弱风化花岗岩(γ52(3)):褐黄、青灰色,部分矿物风化变质,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块

凤凰三桥设计总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2299971
  • 文件大小336 KB
  • 时间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