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参考答案5月28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 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体例包括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八书, 十表,五部分,共 130 篇。作者司马迁,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否) 2、臣愿奉璧往使。( 捧)
3、拜送书于庭(廷) 4、召有司案图( 按)
5、秦自缪公以来( 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
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廉颇宣言曰古义:放出话来今义:宣告声明/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 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左右: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
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 门客) 2、使人遗(送)赵王书( 书信)
3、徒见欺(被) 4、窃计(谦词) 5、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
6、不可不许(答应) 7、秦以城求璧而( 却)赵不许,曲( 理亏)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8、秦贪,负其强( 倚仗) 9、固请( 坚决)
10、以一璧之固逆( 违背)强秦之欢 11、严大国之威( 尊重)
12、召有司案图( 审察)/13、间至赵矣(从小路) 14、特( 只,不过)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仔细)/17、拔石城(攻取)
18、左右欲引( 牵,拉)相如去( 离开) 19、不如因而厚遇之( 对待)
20、相如顾(回头)召赵御史书( 记录)曰 21、为赵王寿( 向人敬酒或献礼)
22、且( 况且)相如素( 向来,本来)贱人,吾羞( 感到羞耻),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 。。。的原因)去( 离开)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尚的品德)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谁)秦王 25、臣等不肖( 不才)
26、相如虽驽(愚劣),独( 岂)畏廉将军哉?顾( 只不过)吾念之
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使动) 2、怒发上冲冠(向上/名作状)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动) 4、大王必欲急臣( 使…急/使动)
5、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作动) 6、乃使从者衣褐(穿/名作动)
7、间至赵矣(从小路/名作状) 8、卒廷见相如(在朝廷/名作状)
9、相如前进缶( 上前/名作状) 10、左右欲刃相如( 杀/名作动)
11、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意动) 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意动)( 以…为后/意动)
14、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使动) 15、欲与王为好( 好友/形作名)
六、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3、而君幸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知识点总结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