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
一、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信用管理意识、信用培训不够;财务报表不能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做,不愿意向其他机构公开本公司的信用资料;在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调查,客户信用档案不健全、更新不快,较少使用信用管理工具。由于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完善,主要由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承担,而且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却往往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结果导致坏账比重不断上升,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落在“追账”问题上,信用管理部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信用数据基本上垄断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导致了当前独立、专业的征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需求。
二、改进措施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商业信用销售促进体系。我国企业也应加快解决信用管理机制滞后的问题。对于所有涉及赊销业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应鼓励其建立信用管理系统。根据目前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建议依托行业商协会及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按行业(分区域)建立会员制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实行政府推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建立示范项目,予以政策扶持,模式成熟后市场化运营。通过建立以应收账款登记为核心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把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的信用交易记录登记到该系统,为企业和保险机构确定客户信用额度,开展信用交易提供信息支撑。
金融与保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