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社区防治工作方案
(试行)
为依法、科学、有序、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控制、减轻和消除流感大流行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我市流感大流行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社区防控工作依据和原则
经过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流感”)病毒和疫情有以下特征:一是该病毒是一种新流感病毒,传染性较高,但短期内变异的可能性较小。二是本次疫情的病例病情较温和。病例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病例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重症或死亡病例较少。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如达菲救治有效。目前的病死率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近。轻症患者可居家对症治疗,有些无需治疗即可痊愈。三是传染源难以识别,给疫情防控带来一定难度。主要传染源为病人,且发病前1天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可排毒并感染他人。四是全球已广泛传播。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人口可能感染。专家认为,近期我国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数将超过输入性病例数,社区集中传播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为此,必须继续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和“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防控策略。一旦出现社区流感大流行,应坚持以下防治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在区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调动一切资源,以社区为主体,家庭为主力,个人自觉做好自我保护和维护公共卫生。
以人为本,防治结合。做好群防、群治、群控,保护易感人群和脆弱人群,减少重症病例和病死率,减缓流感在社区的流行速度和强度;做好流感防控相关管理人员和全体(特别是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医疗单位做好收治大量病人的物资、人员和技术准备,落实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院与社区相互传播的具体措施。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轻症流感病人,征求病人同意,居家隔离治疗,由社康中心负责随访。重症病人,由定点医院收治。居家隔离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及时转到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支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防控工作,组织辖区卫生单位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延缓和控制疫情扩散,全力救治患者,降低病死率。
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组织管理体系(见附图1)
市、区政府是防控流感大流行的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具体领导社区流感防控工作,社区工作站是防控流感大流行的工作平台。各级卫生单位在落实流感防控措施中,要依靠辖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站和辖区各单位的作用,做好相关工作,如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技术管理体系(见附图2)
流感大流行期间,按下列流程分类管理流感患者。
高危/重症病例
发热门诊/急诊科等临床医生发现流感高危/重症病例,转送定点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送本院指定部门(如预防保健科),医院职能部门按规定填“深圳市流感病例分类登记一览表”(附件3表1)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收治医院按技术操作规程救治患者。病情好转后,符合居家治疗条件的,征求患者同意后,予以出院居家治疗。医院职能部门按规定填“深圳市流感病例分类登记一览表”(附件3表1)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抄送患者住地社康中心。
医院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流感患者信息后,立即转患者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患者所在辖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将信息转患者住地社康中心,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轻症病例
发热门诊/急诊科等临床医生发现流感轻症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送本院指定部门(如预防保健科),医院职能部门按规定填写“深圳市流感病例分类登记一览表”(附件3表1)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抄送患者住地社康中心。
医院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流感患者信息后,立即转患者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患者所在辖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将信息转患者住地社康中心。
社康中心接报后,按规范对患者实施居家隔离治疗随访,并告知注意事项。
技术措施
开展重点岗位医务人员防控流感大流行专项技能培训
在前期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技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发热门诊、急诊科、社康中心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防控流感大流行专项技能培训,让这些岗位全体医务人员掌握流感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的分类标准、处理流程和工作要求,熟悉个人防护措施,为有序、有效实施患者分类管理,落实居家隔离治疗措施提供保障。具体按《深圳市防控流感大流行重点岗位医务人员专项技能培训方案》(附件1)执行。
各级医疗机构对流感患者进行分类诊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科等,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合并基础性
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社区防治工作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