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1898年)
一、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深;
2、侵华的国家增加了:日本侵略势力开始侵入中国,接着德国也来了;
3、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1)经济方面: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表现:[1]争做中国的债主;
[2]抢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
[3]抢夺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4]开设工厂;
[5]开设银行。
(2)政治方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 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俄国
旅顺、大连
东北地区
英国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2]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原因:中国已被其他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目的:分享侵略权益;
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原因: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支付大量的赔款、借款,严重自然灾害,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措施:1、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2、降低官员的薪俸;
3、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4、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5、增加商税;
6、扩大纳官;
7、举借内债。
结果:1、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根本原因)
原因:1、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劳动力、国内市场);
2、“实业救国”的倡导;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表现:1、工矿企业数量增加;
2、投资额增加。
代表性的企业:上海的裕晋纱厂、苏州的苏纶纱厂(轻工业)
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
困难1、民族工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
2、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部门)
原因:1、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源)
影响: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要求政治变革,稳定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
开辟道路,并为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四)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1、早期改良思潮(19世纪70年代)
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本原因);
[2]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主张:[1]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方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影响:[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
[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局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不成熟);
[2]没有付诸实践。
2、九十年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
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3]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康有为
[1]萌发变法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书;
[2]阐法变法理论:A、提出“三
戊戌变法(1898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